跳到主要內容區
ImgDesc
透過社區參與,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減少孤獨以解決健康有關的社會因素,來緩和醫療服務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
ImgDesc
陳昭宏說小鄉在各個社區做的不是輔導、不是翻轉、不是拯救,而是相互需要、彼此幫助,若要達到平衡,必須互相檢視需求。
ImgDesc
他將話語權交給社區,讓社區自行決定想講什麼、要講什麼,透過展演及講述的過程,社區民眾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並反過來透過「記錄」這件事重新學習有關這片土地的事情。
ImgDesc
民眾應該開始思考,如何把社區營造、經營的過程轉換成有內容且富特色的社會企業,打造屬於自己的公民品牌,為社區帶來希望及夢想,不只要行銷產品,更要行銷地方,一切建立在地方認同、傳統文化、環境景觀上的體驗都是從生活出發的。
ImgDesc
「我覺得做社區營造就是要喜樂、要有幸福感,如果做到後面,大家覺得很憂心忡忡或者是滿面愁容我覺得那就是方法弄錯了。」一開場,吳盈慧徑直站上台,以她從事20年社造工作的心得總結為開頭。
ImgDesc
綠交通研究社曾德平社長以及嘉義縣建設處道路工程科何宜忠科長,以「上路修行:我的民雄通行日誌」為題,和大家討論民雄的交通規劃與願景,也透過官方視角看政府單位在交通上做了哪些努力。 ...
ImgDesc
嘉義縣民雄鄉的在地著名作家鄭順聰,將嘉義民雄比擬作生活的博物館,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接著,他從方音差、地方音、地號名以及話母四個角度,分析「打貓腔」台語的特殊之處。
ImgDesc
本場烈風講堂首度促成台語片《等你一年過一年》重回劇情起源地—民雄放映,並剖析該片特色、介紹導演梁哲夫的生平故事,與現存的報紙廣告、出版品等。
ImgDesc

城鄉風貌是人們從古至今一一抽絲剝繭、不斷累積的成果,也是建築物和一個地方產生關係、互動、相互影響後的連結。民雄市場、民雄農會倉庫群、國家廣播文物館……都是民雄在漫長歷史中留下的重要資產。

ImgDesc
大士爺祭典法師、紙紮神像工藝家——黃瑞村;與大士爺祭典竹轎製作人、竹藝工藝家——林能坤老師,帶領大家進入熱鬧非凡的大士爺祭典中,罕為人知的技藝場。
ImgDesc
而陳聯薰的作品,正是一個民雄人眼光中的台灣,他拍人也拍物,從民雄車禍、水災和農工業生產模式的照片,「沒有什麼例子可以看到業餘攝影師可以拍出同樣的題材。而這場展覽提醒我們,可能在台灣的某處,同樣存有這樣珍貴的攝影作品。」
ImgDesc
在養生館隔壁竟然有藝廊咖啡廳?!在鐵道旁邊有個展演空間?!
ImgDesc
從出生、成長到衰老死亡,家庭影像展現出人類生活經驗的一部分,並可以藉由這些照片去了解社會變遷,不少學者便對此進行研究。
ImgDesc
就在十六歲那年,一台傻瓜相機卻從媽媽的手中遞了過來,那是一台無意中撿到的相機,從此開啟了黃春榮對於攝影世界的好奇,想要透過鏡頭、透過觀景窗,將腦中的意識與內涵構築為一幅幅作品。
ImgDesc
原先不同的行走速度,替在地注入了活水。土地改變了人,地方也隨著人的往來而蓬勃。
ImgDesc
布札諾義式披薩屋、木村御飯糰&可樂餅、阮氏料理的老闆,一起分享他們落腳在民雄,用料理與地方串起連結的故事。
ImgDesc
談起在民雄的童年,三位作者在言談與字裡行間無不傾訴著這段已經遠去,卻又從未褪色的記憶。
ImgDesc
書局像微型的生活雜貨店,可以從商品看出這個地方的人所需。隨著時代或產業的轉變,有些新物品誕生,有些物品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