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ImgDesc
位於民雄鄉最西邊的村落—西昌村,像在稻海裡若隱若現的小島。以種稻為主的西昌村,也種很多番茄、哈密瓜。經濟生活與農業緊密接連的西昌村,自然也有形形色色有趣的農人。​
ImgDesc
今天(3/3)是三興小記者的第一堂課,在踏進三興國小的校園之前,許多夥伴的內心其實是相當緊張的,儘管對他們來說這並不是第一次帶活動,卻是第一次進到學校附近的小學和小朋友們互動,當彼此都還不熟悉對方的狀況下,得花更多的心思建立彼此的信任。
ImgDesc
位於民雄最西邊的西昌村,是以農業為主的聚落。所以這次農情厚意-農地工作坊在西昌村做了很多在農家才有的體驗。
ImgDesc
今年農地工作坊以稻米與百香果為主題,透過「有機農作物生長與附加產物」的介紹舉辦不同體驗。
ImgDesc
大小朋友們圍成一個圈,你一言我一句地討論,整個教室瞬間熱鬧了起來,好奇他們到底在做什麼?
ImgDesc
你認識民雄傳統工藝嗎?
你想遠離城市的喧囂嗎?
那趕緊來報名今年的 農地工作坊-農野食堂
ImgDesc
「你好,我是三興小記者,想要問你跟跳蚤市場有關的事,不知道你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嗎?」
ImgDesc
三興小記者的培訓中,我們正步步朝著專業的新聞記者前進,而訪問可說是記者取得第一手資料的重要環節,了解事件的衝突與真相。
ImgDesc
這禮拜是開學的第一周,原本寧靜的校園也因為同學們的回歸而熱鬧了起來,新的學期,除了籌備中的烈風講堂,我們和三興國小合作的課後社團-【三興小記者】也即將開始。

ImgDesc
三興小記者的第二堂課,我們換了一間教室,也多了幾位新同學的加入。經過一個禮拜的調整和準備,團隊的夥伴找到了和小朋友們互動的節奏,而孩子們也開始在課程中和我們分享他的生活。
ImgDesc
位處嘉南平原,身處鳳梨田環繞的中正大學,會不會認為民雄鄉除了產鳳梨外沒有甚麼特點了呢?
進入今年11月,大學路兩旁稻子已下垂,風聲過去稻海起伏。在大學路兩旁日常風景,是否被遺忘呢?今年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民雄鄉在地生產農產品種類,藏身於蜿蜒農業道路上,你不曾瞭解的在地農業脈絡。
ImgDesc
台灣鳳梨產業的利用和品種一定有相關性,清康熙年間引進的台灣本地種「在來種」,日治時期引進「開英種」改善鳳梨罐頭製罐,因為在來種果實小、花腔深。後來開英種(土鳳梨)因鳳梨病害大流行、也因應時代變化不再大量製作罐頭,到了民國70年代前後開始轉鮮食,從台農1-8號選了兩種作為鮮食鳳梨。
ImgDesc
其中解說員提到田鼠會出現在田間偷吃鳳梨,而有趣的是老鼠挑選鳳梨甜度的方式是以尾部去拍打鳳梨,並聽拍打聲判斷鳳梨的甜度高低。而旺萊山挑選鳳梨的方式,除了看鳳梨的外觀完整與否,也會用短棒敲擊鳳梨,敲擊發出的聲音分為「肉聲」以及「鼓聲」
ImgDesc
鳳梨可說是無一處無用,果肉可以提供鮮食或是作為加工食品原料;葉內的纖維可作為宣紙或是紡織品的材料、甚至加工作為汽車零組件;而莖部經過加工萃取,可以得到我們市面上常看到的鳳梨酵素。
ImgDesc
平常說到鳳梨,就會想到它的果肉,但對於他的營養價值,未能充分了解,如果能從科學角度看鳳梨,可以發現鳳梨的奧秘!
ImgDesc
鳳梨除了果肉能夠提供食用,難道就不能做什麼了嗎?這裡告訴你,鳳梨的葉子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ImgDesc
罐頭的發明與軍事有關,是出現在拿破崙打仗時期,由於食物需要長時間保存而出現的。而「罐頭」之所以會傳入台灣,是因為1895年時日本統治台灣,從西方取得了許多現代化的技術,且受到明治維新的影響,改變了以往的飲食習慣,從而開啟了鳳梨罐頭的時代,將美味的熱帶水果送往日本。
ImgDesc
「鳳梨工作坊」希望讓參與者由多面向深度認識「鳳梨」:由鳳梨品種、種植歷史、開發歷程、農耕方式等基礎,談到土壤環境、科學角度的拆解與體驗;亦延伸至鳳梨的加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