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就出社會的他們,職場歷練都是勞力工作居多,現在加入合作社要開會討論、提出想法,多少有點不習慣,許家豪笑著說:「沒聽過作農作到要開會的啦」,但如果可以一起進步、共同富裕,他們還是非常願意試試看。
|
走進桃桃樂的田,除了高聳的玉米植株以外,各式各樣的野草在這裡聚集,野莧、野碗豆、燈籠果、南瓜、龍葵、山苦瓜⋯⋯數不清的植物共生在這塊田地裡,很難想像這塊田是沒有主要的灌溉系統,也就是俗稱的「看天田」。
|
現代人飲食習慣多元,選擇豐富,每天選擇要吃什麼,甚至被戲稱為「人生難題」。住在民雄田中央的工程師劉羿貝,回到故鄉學習種稻,原本就對烘焙有興趣的她,以自家無農藥、無化肥的友善耕作的白米,嘗試開發各種點心,像是米布丁、杯子蛋糕、司康等等,希望大家用不同的形式品嚐米食,形塑不同於傳統的米食文化。
|
民雄鄉西昌村的「翁三農場」也種植了嘉義極光及各式瓜果類,但農園採取更高的標準進行栽種,專門耕種無農藥、無化肥的友善耕作哈密瓜。農場主人翁啟三說,當初是因為小孩愛吃才種植,而他本身是將水草栽培水族箱的概念,應用於瓜果種植上。
|
沒有農學院的中正大學,在校園內居然也有溫室苗圃,並且由社區居民協力管理。七十五歲的莊月霞阿嬤是在苗圃幫忙的志工,她也是教職員的眷屬,每週從教師宿舍到苗圃幫忙,藉由適度的農業勞動,療癒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