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頂崙村

文/何逢徽
詩/鄭漢上

 

頂崙村的東南邊有好收圳,附近的地勢低窪,魚塘處處。望向西北,本庄聚落正處陂陀之上,故早有一崙仔頂之名。頂崙會有兩位女村長,為村民服務十二年。兩性平權的觀念,在五、六零年代的淳樸農村裡孕育滋長,並且具體地表現...

「烈風講堂」 吹起民雄在地知識與公共討論
立起信任與對地方的共同承諾,是我們能夠一起走下去的原因。
杭州旅居記-童年時的回憶
所以當她决定要帶两個男孩到中國大陸探望父親時,劉家的親戚朋友都很驚訝。那時代的臺灣,男外女內很分明,女人絕少自己離家出遠門,何况還要帶两個孩子同行!
劉兆民習畫自述 ◎Chao-Min Liu 劉兆民 | Taiwanese American Historical Society
我出生於台灣鄉下的民雄,但住在民雄的時間很短,一生注定漂泊,當出外人,不過生活在故鄉的一段時刻,可以說是影響我後來志趣最大的地方。
苑裡心得
這個暑假在典翰的安排下,我們到了苗栗苑裡,和「苑裡海線一家親」及民眾作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苑裡在幾年前因為德商英華威集團欲設立大型風力發電機而展開抗爭,期間有諸多學生關注,並一起投入抗爭的運動。
鳳梨君說話-中正成教系四年級生
大學期間為了報告,有不少人就跟我們一樣走進了不少社區,而我們進了社區卻只是一種路過,一種為了報告而不得不的走馬看花,我們總是問那些社區的村里長、總幹事,卻忽略了真正的聲音—那些來自構成這個社區ㄧ景的居民,而這次我們總算「踏進」了社區,用田野調查的方式去認識這個社區,而且是個離我們這麼近的社區。
鳳梨君說話-中正電傳所交換生
余秋雨:真實的知情者是生活者。對每天迎送的生活,對生長於斯的家鄉,知道得最細緻的是老農,是牧民,是社會底層的大眾。對社會的真相,天下萬民,生而知之。—張承志
《人像顯影--滋味三興村》演出&劇本
《人像顯影──滋味三興村》劇本
演員:宋紀青、郭育伶、謝典翰、陳怡君、張育嘉、宋慧昱、藍友謙、李婉寧
合唱團:陳珠華、簡歛、陳勤學、陳江敏
《三興村的滋味》劇本
《三興村的滋味》一劇,是由鳳梨急行軍和差事劇團2015年共同完成的劇目。透過田野調查以及民眾劇場工作坊的排練,共同織就這齣屬於中正大學與三興村的故事。
【工作坊】三興社區踏查/空間裝置的討論
紀錄2014 年 12 月 07 日工作坊
一早先由文取大哥在龍眼樹下為各位同學講述《水的故事》,三興村是一個缺水的村莊,地下水位低,取水造井皆非常不易,因此龍泉溪成為全村重要的民生用水來源,婦女們時常要辛苦地來回挑水回家使用,農作物也以旱作為主,無法種植太多高經濟效益的作物,養成三興村村民刻苦耐勞的精神。
【工作坊】自主身體的解放與再獲得/重新思索自我與群落的關係
紀錄2014 年 11 月 23 日工作坊
在視聽中心展開了這周的活動。今日的活動由「交換姓名」作為暖身,每當學員們握一次手,就必須自報姓名,並接收對方的姓名,再與下一個人握手,重複一樣的動作。
【工作坊】身體的語言/身體與空間,社區居民與學生們的社區地圖分享
紀錄 2014 年 11 月 23 日工作坊
本週的鳳梨急行軍工作坊,承接上兩週黃梓皓學長帶著大家了解社區的人文歷史,以及管中祥老師對於社區問題意識的描述啟發,這週由鍾喬及李哲宇兩位老師帶著大家一同發想戲劇的編排以及一連串肢體的展演。
【工作坊】討論與回饋 差事的民眾劇場《戲台頂的媽媽》
紀錄 2014 年 11 月 15 日工作坊
本週鳳梨急行軍工作坊,由管中祥老師與大家一同思考成為三興村民的經驗,大部分的同學很少意識到、或認為自己是三興村的村民,即便中正大學坐落於三興村內,但校園的界線在無形有形之中,造成了學生與社區關係的疏離。
【工作坊】始業式,三興社區踏查
紀錄 2014 年 11 月 09 日工作坊
本週的駐校藝術家活動由黃梓皓講師帶領我們走入三興社區踏查,了解這裡的人文、歷史、文化,進而探討此地的環境及產業問題,將同學們的視角帶出校園以至於和當地產生連結。
【工作坊】是劇場?或身體行動!
紀錄2014 年 10 月 06 日工作坊
今年中正大學駐校藝術家-鍾喬老師,與差事劇團李哲宇老師蒞臨本校,即將展開「鳳梨急行軍─身體與社區行動工作坊」,並於10/06在學校圖書館舉行說明會。
【急行軍講東講西】競選實錄
急行軍講東講西:鳳梨急行軍從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所錄製的廣播節目內容,配合中正大學傳播系實習電台「荊聲荊世」進行放送。
【急行軍講東講西】進入社區的第一步
急行軍講東講西:鳳梨急行軍從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所錄製的廣播節目內容,配合中正大學傳播系實習電台「荊聲荊世」進行放送。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