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工作坊】三興社區踏查/空間裝置的討論

發布日期 : 2023-03-06

紀錄2014 年 12 月 07 日工作坊

一早先由文取大哥在龍眼樹下為各位同學講述《水的故事》,三興村是一個缺水的村莊,地下水位低,取水造井皆非常不易,因此龍泉溪成為全村重要的民生用水來源,婦女們時常要辛苦地來回挑水回家使用,農作物也以旱作為主,無法種植太多高經濟效益的作物,養成三興村村民刻苦耐勞的精神,相較之下溪底廍的水資源豐沛,婦女們午後總是有優閒的時光打牌殺時間,足見村莊的地理與生態與村民風氣的交互養成關係,文取大哥備感缺水的艱辛,一直對豐沛的水資源有種嚮往,於是在民國56年之後集資建立了簡易的水塔,讓大家得以不再為了水來回奔波龍泉溪,可是村民開始往河裡傾倒垃圾,彷彿忘記了此溪曾是村裡的重要水源,河川的生態開始亮起紅燈,直到民國九十三年時,藉由社區營造的契機,文取大哥號召志工開始清理龍泉溪,讓溪水的面貌逐漸回到村民的記憶中。

IMG_7684-1.jpg

文取大哥的家裡經營雜貨店多年,除了是村裡的物資補給站也是平常大家聊天聯絡感情的中繼點,文取大哥秉持「取之於社區、回饋於社區」的理念,擔任社區協會總幹事,和社區的年輕人輪流排班、整治河流,大哥笑說,拔草要拔三年,大家才會開始認同你,即使如此,他還是會一直堅持下去,讓村裡的居民能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IMG_7782-1.jpg

老師接著讓同學們在龍眼樹進行表演的練習,從梓皓學長擔任鳳梨貓,引導揭序這段《水的故事》,靖怡中國笛清新的笛聲旋律響起,帶出鼓聲、掌聲、樂器的合奏,沒有既定的劇本,而是讓同學們用心去體驗每一次的節奏,讓環境與夥伴們融為一體,音樂像是歡樂的慶典迎接河水的到來,在一個鑼鼓點之後大家放下樂器慢慢變成雕像,用自己的詩句與身體線條表達對村莊的感受,讓大家在鳳梨貓的帶領下彷彿化身為森林中的水精靈在河中翱翔悠遊地尋找水源,又如歌隊一般慢慢吟唱起張雨生的〈河〉與兒歌〈我家門前有小河〉,伴隨著歌聲學生彷彿魚群般穿梭在詩意的河道上,原來沒有劇本的戲,也可以這麼美。

IMG_7848-1.jpg  IMG_8157-1.jpg

最後由哲宇老師帶領大家進行三興村的問題思考與討論。我們的戲中,觀眾與三興村兩者的關係要如何做更有機的聯結,畢竟我們的故事是從三興村出發,那應該要思考如何表現出現在與過去三興村的兩者差異處:現在這個有水的村子與從前缺水的村子得好與壞、天然與破壞。水牽涉到生活中各面向的狀態,也會影響到居民的性格差異,這些是我們所想要傳遞與表現的意像,也是困難所在,我們正是要「從行動中修正」讓我們社區與戲劇的結合能更緊密完美。

IMG_8227-1.jpg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