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筆記】打貓社造學院|漁村搖滾!蚵寮如何動起來?

發布日期 : 2025-01-24

講座:【打貓社造學院】漁村搖滾!蚵寮如何動起來?
講者:曾芷玲(蚵寮漁村小搖滾創辦團隊)
時間:2024/11/24(週日)
地點: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影像紀錄:https://youtu.be/9uHWIvnDUeA

 

曾芷玲(Kirin)秀出第一張PPT,是密密麻麻的蚵寮小搖滾籌備關係人網絡圖;她開始娓娓道來這場蚵寮在地居民發起獨立搖滾音樂祭的故事。

 

蚵仔寮社區無聊協會

曾芷玲回憶,她在台北生活七個月後返回高雄老家工作,同時也整理起家族荒廢的三合院,並經由大伯介紹認識了從事營造業的蔡登財大哥。高雄梓官蚵寮的「漁村搖滾」故事就是從他開始的:在一次酒後聚會,蔡大哥談起曾利用電子花車辦畢業晚會,因為曾有統籌的經驗可供參照,覺得辦活動不太困難;緊接著又說,蚵寮有沙灘、夕陽,也有人賣咖啡,於是提議可以辦音樂活動,享受一整個下午。一同發起漁村搖滾的曾芷玲,酒聚隔天還致電給蔡大哥,確認是否認真要辦活動。她笑稱蔡大哥是「喬王」,蔡登財大哥自己作營造業,在小搖滾裡面擔任統籌,負責聯繫警察局交通指揮、拉經費贊助等。比如,他聯繫上他的拜把兄弟順哥募款並協助統籌,也請他的老婆憶慈姐管理財務。蔡大哥也利用和廠商見面、朋友的酒聚募款;透過家長會長身分,引介蚵寮國中第一屆校友的曾芷玲給朋友認識,讓在地長輩認同這位後來搬到高雄鳳山的地方女孩。

籌備漁村搖滾的蚵寮無聊鄉親們,不定時會在蔡大哥工廠旁的海灣卡拉OK開會。卡拉OK老闆娘將蔡大哥當自己兒子,當菜買多時,會叫蔡大哥中午過去吃飯。曾芷玲回憶當時的行程,早上七點會在順哥家泡茶,討論主視覺、樂團名單等,開會到九點十點散會,曾芷玲會去上班,中午十二點時就去海灣吃飯,順便討論經費和行政細節等。蔡大哥也經由鄰居和社區巡守隊的關係,將退休的林老師拉入團隊,協調場地、媒體聯繫和交通公車事宜。蔡大哥、順哥和林老師,其實長期在地方上有「愛心書桌」行動,這場活動集結了赤崁許多系統家具老闆,調查偏鄉有需要的國小,將家具剩料組成愛心書桌贈送。這些「赤崁幫」夥伴,也是蔡大哥募款的對象。曾芷玲回憶,蔡大哥引介她給赤崁幫一位陳董認識,陳董認識人的方法一定是先乾三杯酒,讓她印象深刻。

 

社區之外的夥伴串聯

曾芷玲也透過熟悉獨立音樂的朋友,聯繫上拍謝少年樂團,儘管蚵寮國中家長會只能支付車馬費,拍謝少年還是一口答應,很乾脆地說「有啤酒就好了」。聯繫成大音響公司時,曾芷玲也聯繫上黑哥謝銘佑的麵包車樂團,認為可能比較符合蔡大哥等長輩們喜歡的音樂風格;蔡大哥聽聞後,用Youtube點開黑哥翻唱的《青蚵仔嫂》,直呼「這團會喝(酒)」、「很好」,於是邀請了麵包車樂團。曾芷玲也聯繫了一位聽團朋友小肆,從事絹印的小肆負責主視覺設計,漁村搖滾的「浮球人」就是出自他手。期間,籌備團隊也認識了透南風主編余嘉榮,以及透過email主動聯繫要拍攝紀錄片的施合峰導演。施合峰導演也於2014年第二屆的蚵寮小搖滾為對象拍攝了《蚵子寮漁村紀事》。關於往後幾屆樂團的邀請,曾芷玲除了查詢文字介紹之外,也會到樂團表演現場實際聽團認識;第二屆邀請的生祥樂團,就是她到美濃聽團,覺得「會合」才邀請。黑哥後來也幫小搖滾錄了一張迷你專輯(EP)《蚵仔寮痟搖滾》,並邀請蔡登財和曾芷玲各唱一首歌。

 

小搖滾小故事

籌備小搖滾時,大家有共識,不申請公部門任何經費,但海報上該列的公家單位還是會列上去;製作邀請卡,曾芷玲也曾經將公司的裁刀帶回家割邀請卡。夥伴之間彼此互相信任,不像公司服務廠商時,廠商會有很多文字大小等細節的調整。製作蚵寮小搖滾的專屬衣服時,大家考慮到棉質流汗容易臭,決定用排汗衫,這在樂團T-shirt非常罕見。衣服只有少量賣,主要是給工作人員和廠商穿。毛巾印量也不大,但賣得非常好,讓在地人十分吃驚。蚵寮的沙灘,以前沒有那麼多堤防,沙灘的寬度是現在的兩倍,和曾芷玲小時候的記憶差異非常大,音樂活動沒辦法直接在沙灘上辦,於是場地移到了堤防旁的水泥地,並請來了舞台車直接搭搖滾舞台。蔡大哥會開貨車去街坊廣播,用親切的台語跟鄉親說下午三點海邊有音樂活動,邀請民眾一同來聽音樂。

曾芷玲回憶十年前第二屆的天兔颱風,還有一屆遇到強烈東北季風,活動的布置和帳篷被吹得很凌亂,必須在活動前趕緊整理與重新布置,甚至一個禮拜內重做。活動期間,曾芷玲也認識了懂繪畫和做藝術的鄰居長輩,透過布展,籌備團隊也將他們的作品連同地方老照片一同呈現。第二屆小搖滾時,余嘉榮在附近修船的地方看到一艘船,認為很適合作為活動場地的入口意象。團隊討論後,覺得如果直接放在舞台後方,還可以省下畫圖的經費,於是,蔡大哥動用自己的機具設備,將船吊到了舞台後方。為了運這艘船,蔡大哥甚至將入口公家的欄杆用砂輪機切掉,事後再焊接回去,非常「土炮」。團隊也有一位開怪手的夥伴,活動前一天協助整平停車場空地,蔡大哥也開了自己的賓士車上去不斷前進倒退將土地壓實。

辦理第四屆蚵寮漁村小搖滾時,團隊發現小搖滾固定班底拍謝少年和十年前的表演硬體設備要求不一樣,第三屆只有二、三十萬,第四屆時暴漲到八、九十萬。蔡大哥說,拍謝少年長大了,但小搖滾沒有長大,看是否能降低價格,維持小小的規模就好。拍謝少年合作廠商最終也成功在團隊的預算內完成布置。拍謝少年和台虎啤酒有合作,團隊規劃以台虎啤酒發展週邊商品,因經費有限,不敢買斷啤酒。經接洽,台虎啤酒窗口說明可以讓他們「出攤一起來玩」,來小搖滾擺攤賣啤酒;團隊則將主視覺給台虎啤酒做外包裝封膜,不跟他們收攤位費用,合作才談妥。活動前一天,兩台大卡車運來五、六個裝滿主視覺包裝的啤酒棧板,台虎啤酒執行長請大家無限量喝;然而,她小看了參與者的熱情,前一天晚上即開始有人排隊買酒,第二、三天便開始一個人限購兩瓶。

為了聯繫籌備事務,曾芷玲總要在公司上班期間偷偷講電話,一次她向老闆詢問是否可以留職停薪不成後,她毅然決然離職。界於第三屆和第四屆小搖滾之間,儘管沒有正職工作,曾芷玲卻沒有閒下來,她辦理了社區刊物《大潮報》,並請大伯寫封面「大潮報」三個字。她在《大潮報》中介紹「蚵仔寮」這的聚落怎麼出現,為大家民眾解惑「為什麼蚵仔寮會沒有蚵仔」,此外,也記錄了蚵仔寮的大小事。有趣的是,她在《大潮報》版權頁的「鬥出力」印上「蚵寮社區無聊協會」,為蚵寮小搖滾不及備載的社區網絡眾多合作夥伴們留下一點紀錄。後來,余嘉榮在漁港附近開了一間書店「海邊的格瓦拉」,曾芷玲也開了一間餐廳,同時作為表演、講座空間;餐廳名稱「意滿漁」,則來自她爸爸漁船的名字「金滿意」。

「蚵寮漁村小搖滾」並沒有固定辦理的週期,沒有正式的會議與企劃書,但看似隨性的活動與組織,就如同第一張PPT密密麻麻的關係人網絡圖,是一群愛家鄉的人各司其職快速到位;而活動的發起、人際的拓展、到後來店面的開設,也是順其自然的在地發展。

 


【主辦】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
【行政聯繫】管中祥、廖培伶
【影像紀錄】劉伯威
【文字紀錄】許閎皙
【場地器材】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