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講咱番仔庄】福權村的古往今來

發布日期 : 2023-02-15

爬梳相關文獻及史料,可以發現歷史上的福權村有著不同的樣貌。經過幾次的改朝換代,讓福權村有了不一樣的名字,「番仔庄」這個舊地名卻一直存在著。

 

福權村簡史

福權村位於嘉義縣民雄鄉西北方,東臨寮頂村、南至西安村,由「番仔庄」、「下寮」兩聚落所組成。爬梳相關文獻及史料,可以發現歷史上的福權村有著不同的樣貌。清領時期屬於打猫南堡;日治時期改隸打猫區下的蕃仔庄,下藔也首次出現在行政區中,爾後甚至加入了因地方特色產業而生的聚落-「磚仔窯」。光復後,日治時期的三個聚落合併,並改稱福權村。

經過幾次的改朝換代,讓福權村有了不一樣的名字,「番仔庄」這個舊地名卻一直存在著。藉由地方耆老的口述及史料的記載,發現「番仔庄」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有兩種說法與原住民相關。由聚落名稱來看,「番仔庄」的出現與平埔族在地方的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一說認為「番仔庄」得名的原因與過去曾有少數的平埔族居住於此有關;另一說則指稱日治時期庄內有一處原漢交易的處所-市仔頭(tshi-a-thâu),因常有原住民在此活動,故將此地稱為「番仔庄」。

此外,昔日福權村的聚落呈環狀分佈;又有一說,與此處「地形」類似環形相關,故村民自稱「環仔莊」。而後,日本人誤記為「番仔庄」,以訛傳訛,沿用至今。光復後,前村長蔡卦則取台文「環khuân」與「番huan」相近之音,加上「福」字福氣之意,更名為「福權」。

福權村原屬於洪雅族之打猫社,直至明清漢人渡海來台,大量移民移入於此,其中番仔庄由「賴、蔡」二姓為大宗,祖籍為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於清朝年間移民來台。下寮由「林」姓為大宗,祖籍為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
 

番仔庄地圖

 

「番仔庄」的信仰中心

番仔庄的信仰中心為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大道公),合祀神農聖帝、玄天上帝、天上聖母、五府千歲、太子元帥、福德正神、虎爺。
 

在十七世紀先民來台開墾之時,就由蔡、賴兩家姑表兄弟,將賴家祖厝旁的大帝、二帝、三帝自原鄉福建漳州迎來奉祀,並在番仔庄成立帝爺會,一開始僅作為蔡、賴兩家的家族信仰,之後才慢慢成為地方的信仰中心。

保安宮內有兩種籤詩—運籤、藥籤。運籤屬「二十八星宿系統」,藥籤則由「醫神」—保生大帝一脈相承,供信眾求取藥方,但隨著藥事法的出現,已不再提供民眾取用。此外,受保生大帝感召,信眾們更自發性地設立輦轎班,替他人消災解厄。

 

「番仔庄」農業

日治時期為製糖需求,主要種植作物為甘蔗。民國後種植稻米,然稻米種植門檻較高,需要充足的水也十分依賴天候,若遭逢乾旱、大雨則無法收成,狀況佳時也僅一年兩穫,故當時主要糧食仍為地瓜。而後漸漸轉型種植聖女小番茄,然聖女小番茄的人力成本過高,農民於民國78年開始種植泰國芭樂,由於經濟效益不錯,促使更多農人加入栽種行列,幾年後,新品種陸續推出,廣受民眾喜愛,現今以水晶芭樂最為出名。

 

《講咱番仔庄》完整版:



版權頁

發行單位: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福權社區發展協會
總編輯:管中祥
編輯企劃:黃釋賢
採訪編輯:戴綺芸、黃釋賢、林亭筑、廖禹婷

文史調查:李建毅、李承恩、林亭筑、林妤甄、許堡盛、黃釋賢、詹雯心、廖禹婷、蔡俊宏、戴綺芸
攝影:戴綺芸、黃釋賢、許堡盛
美術設計:邱子庭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