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古樓全記錄之起源

劉家古樓主人劉容如,人稱「阿如舍」,日據時期三大舍之一,生於清光緒辛己年(西元1881年)三月十三日,卒於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十一月五日,享年七十一歲。
劉容如世居打貓庄「義橋仔」,父親劉耀章以務農維生,勤勞務實,家境以致充實。劉容如自幼勤習書畫,聰明好學,造詣極深,個性豁達,他雖出身富裕,卻能積極求進,一方面在打貓街開設「三泰合資會社」經銷稻穀雜糧,民生必需用品,水泥肥料等物資,把劉家財產推到頂尖。(資料來源:民雄先賢小傳)。
日據時代阿如舍擔任溪口庄長,勤政愛民、深得民心,贏得地方人士讚揚。一九二九年阿如舍 見於打貓街「阿立舍」(何立)、豐收庄「賊仔舍」(陳實華)先後蓋起華麗的洋樓,展現出名人氣勢的威望,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作祟,於是在自家三合院後方蓋了一棟與眾不同的洋樓,落成之時貴客盈門,萬人空巷。
劉家古樓、屬閩洋混合式建築,外觀以厚實的磚塊砌成,面三開間,樓高三層,頂樓加蓋一層酒樓,共十六間,居高望遠,早期屬於少見之建築,建材考究,採用台灣磚塊以及鋼鐵所建,樓上女兒牆有「兄弟和樂」、「以明聖德」碑銘,分屬二、三頂樓,頂樓山牆鮑魚飾、有閩南風味的人物神像、雙龍搶珠、花草燈座等。
樓層內部為檜木精製,六零年代東榮國小修理教室需木材,便利用樓層內部木材作為修理之用,現在所見樓底見空,可仰望藍天,窗戶亦用鐵條間格,日劇二次大戰期間,被日本政府拿去當炮彈,目前所見之景像,荒煙蔓草、樹木參天,。光復後因為經商於民雄街上,前後遷移向外發展,劉家後代在民雄街上亦深得各方讚賞,人去樓空後,劉家古樓因而日漸荒廢、草木繁盛。
荒廢的劉家古樓,人去樓空,草木蔓蔓,讓人覺得荒涼至極,一點一滴的風吹草動,更添加幾許寒意,聳動的故事,頻頻而生,是人的刻意造謠,或是洽有其事,歷史的刻痕總是讓人難以捉摸,「民雄鬼屋」就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它是 現代人飯後閒聊的話題,是劉家人一種難以揮去的夢魘。
黃春榮寫於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