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民雄廟宇裝飾藝術】生活的交誼廳 庶民的博物館

發布日期 : 2022-11-17

文/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在傳統聚落裡,廟宇除了提供信仰的心理依靠外,也經常是居民社交聯誼、訊息交換的中心。尤其是在年節慶典期間,居民、信徒前來祈福祭祀,出出進進,好不熱鬧。但不知熙來攘往的信徒們,是否曾經仰頭欣賞廟宇的裝飾藝術呢?

本文整理了民雄幾座廟宇的裝飾藝術,期望民眾能夠進一步認識裝飾藝術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大士爺廟如同許多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建築一樣,為了榮耀所信奉的神明,不管是建築本身的設計、建物的外表、乃至於內在的結構器物,都是各種藝術高度集中的所在。台灣的廟宇密度高,分布普遍,不論大廟小廟,都竭盡所能的裝飾這神明的居所。其間容或有質量的落差,但即使是最陽春的廟宇也少不了各種彩繪或泥塑的裝飾。而且這些裝飾涵蓋了石雕、木刻、泥塑、彩繪等等不同的創作媒材,所呈現的不只是手藝,還有結合吉祥寓義的動植物生態、充滿福祿壽喜等象徵意味的器物、文人雅士故事、二十四孝、小說戲文、乃至於人生觀、道德勸善等等內容,堪稱是座民俗美術館。甚至還沒踏入廟宇,信徒可能就已經接收到了各種的祝福。通常在廟的正殿屋脊會有福祿壽三仙,將古早對於幸福生活的憧憬具象化。屋頂的燕尾翹脊多半以剪黏的雙龍裝飾,三川殿旁的龍虎堵旁,則有左右對稱的旗、球、戟、磬組合,以諧音道出信徒進廟的心願:「祈求吉慶」。另一組對稱人物則是南極仙翁及麻姑獻瑞,這兩位人物都是傳說中長生不老的仙人,分別用來祝福男/女長輩的高壽。而面對正殿大門上方書寫廟名的廟額,通常下方會有一組八仙。

豐收村五穀王廟

八仙雖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組仙人,但具體有哪些人物就不見得大家都能記住。幸好,民間美術對於一些人物的描繪設定,多半依賴一些標誌性的器物來輔助記憶。相對於八仙的完整人物呈現(明八仙),另有一組裝飾圖案稱為「暗八仙」(有時也稱為「八寶」),就是八仙的法器組合,分別是蒲扇/漢鍾離、葫蘆/李鐵枴、花籃/藍采和、荷花/何仙姑、寶劍/呂洞賓、笛子/韓湘子、魚鼓/張果老、玉板/曹國舅。另有一種組合,則是以戲金蟾的劉海取代藍采和。這兩種八仙組合,在民雄的廟宇裡都可以找到案例。

廟額、八仙之下,就是廟宇正殿大門。左右對開的兩門扇通常繪有兩位武將,表示守衛廟門。台灣常見的正殿門神就是《隋唐演義》中為唐太宗守門的秦瓊(字叔寶)和尉遲恭(字敬德)。

這兩位唐代的猛將,雖然繪製門神的畫師風格不同,但一樣可以從他們配備的器物上辨識出身份。秦叔寶是中原漢人,面色較淺,尉遲恭據說祖先是西域胡人,因此膚色較深,虯髯深目。秦叔寶所用的兵器是鐧(雖然讀音也是ㄐㄧㄢˋ,但與劍不同),尉遲恭所持的兵器是鞭,雖然用字是皮鞭的鞭,但兵器的鞭卻是金屬製的有節無刃的長條柱狀。因為身為武將,也會佩戴弓袋、箭囊,而這兩處經常都是(二十世紀以後)畫師落款、留下工作室聯絡電話的地方)。至於龍邊及虎邊的兩扇門,則多以文官或太監造型手持不同物件,以形成「加冠」「晉祿」「簪花」「進爵」等口彩。

騎虎王廟正殿廟門兩側常見有石獅坐鎮,早期的石獅多以青石雕刻,石獅口中含著的石球往往都是頑童喜好撥弄的玩物,獅頸上的鬃及背上的獅鬣以蜷曲花紋淺雕,母獅腳下撫愛著幼獅,都是欣賞的重點。石獅上方也多半有一透雕木窗或淺石雕,以吉祥圖案組合為主,最常見的是花瓶插著牡丹所代表的「平安富貴」。不過這個通則也有例外,在民雄就有個顯著的反例就在大士爺廟。大士爺廟所供奉的主神大士爺因為身份特殊,有鬼王之稱,所以大門旁的兩扇木雕窗是以地獄鬼卒及受刑的罪人為刻畫主題。這兩扇木雕窗,鄭順聰在他的《大士爺厚火氣》小說中特別給予詳細的台文敘述,實為在地文史的極佳教材。

依民俗慣例進出廟要從「龍邊入、虎邊出」,這是因為以神明座向為基準,左青龍、右白虎。《禮記》中早已指出「左為陽」、「右為陰」的方位,是以自古均以左為尊。進入廟宇後,牆面多以交阯陶、泥塑等材質裝飾傳統敘事或吉祥圖案組合。而傳統建築多為木造建築,尤其是大木作的屋頂,多有樑、柱、椽、枋、檁等構件縱橫交錯,製造出許多立面,這裡就是最適宜彩繪發揮的空間。

保生大帝廟

不管運用何種媒材,裝飾藝術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其中除了取其諧音形成生活祝願成的各種動、植、器物組合外,還有敘事場景,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四聘:堯聘舜、商湯聘伊尹、文王聘姜太公、劉備聘諸葛亮

四愛:四則文人雅士與所愛賞之物的任意組合,如玉川(陸羽)品茶、(林和靖)梅妻鶴子、太白醉酒、蘇東坡愛鵝、周敦頤愛蓮、陶淵明愛菊等等。

四暢:搔背、掏耳、撚鼻、伸腰

四不足:漢武為帝欲成仙、石崇鉅富嘆無錢,嫦娥照鏡嫌貌醜,彭祖焚香祝壽年

四藝:琴、棋、書、畫

八寶:可以是暗八仙,或任八種雜寶的組合

八吉祥:法輪、法螺、寶傘、法幢、蓮花、花瓶、雙魚、盤長

慶誠宮

此外,敘事型裝飾最常見的是來自《封神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演義故事中的著名情節,如哪吒蓮花化身、封金掛印、羅成寫書等等,更特別的是以這些演義故事中的戰鬥場面為構圖,如紅沙陣、金光陣、太乙收石磯等,長坂坡子龍救主、空城計、轅門射戟等等。

另外也有彰顯教化意義的故事,例如廿四孝,有時也有一組四則故事,分別代表忠孝節義,如諸葛亮獻〈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親、蘇武牧羊、楊震却金等,各種適宜的歷史題材,匠師都可選擇自由搭配成組。

由此可見,廟宇的裝飾元素不僅只是在信仰上表達對神明的榮顯,也不只是在美學上使廟貌光輝燦爛,其中蘊涵更多的心願投射。各種吉祥圖案的組合,以諧音表達了福、祿、壽、喜、財,通稱為「五福」的這五個詞𢑥,抽象的表達了傳統想像中生活富足的各種層面,這同時也是信徒前往廟宇所祈求的心願。各種歷史名人事蹟、文人雅士的愛好玩賞,足可作為文化基本教材。「廿四孝」、「四不足」等故事,是倫理教育的題材,無形中再度強調了孝道的重要、警示人心不足的貪慾。

然而「傳統」難免與現實脫節,廟宇中的敘事崇尚的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價值觀,所謂的禮賢下士、忠孝節義曾經有助於維持社會、政權的穩定,但在民主時代早已不合時宜。因此,與其接受過時的觀念,不如分隔敘事與教訓,將裝飾故事當成單純的文化知識就好。

福權村保安宮許多廟宇在裝修整建時都得花費可觀的成本,不只是強固建物本體的結構,也會將裝飾換新。可惜沒有適當的指引,大多數步入廟宇的人對這些裝飾元素和故事視而不見。如能有適當的提醒,激發眾人的文化自覺,則散在各個聚落的村廟或鄉鎮大廟,都應該可以發揮平民博物館的作用,成為提昇文化素養的工具。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