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筆記】經營書局四十年,看頭橋四十年歷史

發布日期 : 2022-06-22

 

仁偉書局在頭橋開店至今已超過40年,今日他們將為我們介紹頭橋的歷史,同時,他們也分享書局歷代火紅商品,以及印象深刻的故事,帶我們快速回顧四十年來的頭橋生活,進而窺知時代的變遷。

講座:從書局窗口看頭橋
講者:蔡香珍、羅仁材、羅怡芬
時間:2022/06/9(週四)19:00-21:00
地點:仁偉書局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AoCSh5vw_Us

本次烈風講堂,很榮幸請到三位重量級講者,他們正是演講場地的主人—仁偉書局的第一代老闆夫婦羅仁材、蔡香珍,和第二代老闆羅怡芬!

仁偉書局成立至今已超過40年,除了陪伴在地人長大,經營者也致力投入地方活動,書局放置重構大學路的成果刊物、在地文宣品,讓民眾逛書局的同時,也能對自己住的地方多一份認識。另外,他們讓更多人齊聚一堂,一同關心和在地息息相關的議題,為社區盡一份心力。

此外,仁偉書局自許為「書店界的柑仔店」,希望書局不只賣書、賣文具,也能充滿人情味,在快速變動的時代,搭建人與人間信任的橋樑,提供溫暖的避風港。

仁偉書局的位址就在頭橋,因此,今日他們將為我們介紹頭橋的歷史,同時,他們也分享書局歷代火紅商品,以及印象深刻的故事,帶我們快速回顧四十年來的頭橋生活,進而窺知時代的變遷。

工業區帶動頭橋發展
頭橋屬於嘉義縣民雄鄉,但位在嘉義市和民雄鄉的交界,與民雄市區、民雄車站有一段距離,正因如此,頭橋人往往強調自己是「頭橋人」而不是「民雄人」,彷彿是獨立的一區,不免讓人好奇頭橋的發展與特色。

頭橋早期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為了加速經濟發展,政府於六七零年代在此分別成立頭橋工業區與民雄工業區,使頭橋轉為工業城鎮。除了產業型態改變,人口亦隨工廠設立後而增多,經濟隨之蓬勃。
1980年前後誕生的仁偉書局正好見證頭橋改頭換面的時期。老闆娘提到,工業區建立前,四周都是田地,附近沒有店家,道路拓寬前只有兩線道,自從工業區成立後,來工廠上班的人變多,商店變多,頭橋便越來越熱鬧。

生活雜貨店,孩子們的天堂
書局曾經賣小零嘴,一顆糖一塊錢。老闆娘好氣又好笑地說到,孩子們會來偷抓一把糖果後逃跑,她總是追不到小朋友,只好作罷。書局販售文具和禮品,每當開學和畢業之際,許多大人都會帶孩子來書局買文具和禮物,這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光。

二代老闆怡芬分享他四、五歲時坐在書局門口,邊玩玩具邊顧「板子」。早期會用板子釘滿販售物品,擺在書局外販售。那時一塊板子就能做生意,現在實在很難想像。

另外九零年代流行畢業季買禮物送同學,怡芬的同學畢業前曾問他收不收禮物,「但是從你們家買的」。擁有如此有趣的經歷,一來是附近沒有別間書局,二來是到書局買禮物的風氣很盛行。

0▲四歲就會顧玩具攤的二代老闆—羅怡芬

肩負教育責任
仁偉書局神通廣大,賣吃的、用的、玩的,不只滿足所有年齡層的肚子和心靈,還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老闆娘說,如果抓到小朋友偷文具,只會通知家長,不會通報警局,因為不希望讓孩子留汙點。許多人被老闆娘原諒,成年後回來感謝老闆娘,感謝她當年給他們機會改過,甚至有人回來還錢。除了和孩子們交流,老闆娘也和家長談教育方針,有一次一位母親陪孩子來書局買學校需要的用品,老闆娘聽見她在孩子身旁抱怨老師,便過去和她聊天,建議她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是,讓小孩對老師有不好的印象,家長聽完也認為有道理。

 

0▲第一代老闆:蔡香珍

從販售產品看生活

書局像微型的生活雜貨店,可以從商品看出這個地方的人所需。隨著時代或產業的轉變,有些新物品誕生,有些物品消失。例如,頭橋工業區完工後,因為工程需要,工程計算機銷量變好,外籍工人需要電話卡,書局也陸續進貨電話卡。此外,商品會隨節慶變化,例如春聯、花燈、聖誕節裝飾,提醒人們時間的遞嬗。另外,四十年前網路不普及,因此報紙、書籍、雜誌等資訊傳遞媒介,都有一定銷售額。鋼筆、相本,以前十分風行,現在則隨時代改變而消失。

書局既然稱生活雜貨店,娛樂商品自然少不了。當年流行的產品,七零年代有:日本漫畫寶島周刊、瓊瑤小說、武俠小說、勵志童書、獨家報導、愛國獎券,都曾紅極全台。八零年代任天堂的紅白遊戲機,陪伴許多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由於娛樂形式不像網路世代多元,這些娛樂產品:雜誌、遊戲片、玩具,高單價的文具、禮物,都為書局的熱門商品,銷量皆十分驚人。老闆羅仁材自豪地說,當時生意真的好做。
 

0

 ▲「那時生意真好做。」 by 羅仁材

規劃書局第二人生
時代會淘汰產業,面對網路通路、電商平台強勢競爭,實體書局已然成為夕陽產業。然而仁偉書局仍然存在,二樓甚至保留書籍區,是不折不扣的「書局」。這不僅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經營者對書局的愛護和堅持,也是他們對民眾的體諒。雖然處境艱難,他們仍捨不得將書局關閉,希望繼續賣書、賣用品,提供民眾知識和日常所需。

老闆娘苦笑說,營業額越來越少,曾經考慮把書局收起來,然而想到仁偉是一手帶大的孩子,對這個店面已經有感情,加上周邊沒有同性質的商店,關起來的話對附近居民很不方便,因此仍想繼續經營下去。書局如今轉交第二代接手,年輕的老闆娘關心社區,持續關注社會消息,並結合網路,推廣書局和經營信念。現在仁偉書局已有專屬的粉絲專頁,網路查詢也有多筆介紹書局的資料,可知書局正在轉型,配合網際網路,開啟第二人生。

0

聽完演講,我們發現,社會不斷前進,從前興盛的產業慢慢沒落,然而,要怎麼保留古老的東西,和新興社會共存,又如何創造它的新價值,或保留它原來的價值,在現代生存呢?即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仁偉是一間有人情味,有溫度的書局,因為它不只販售物品,也是人與人真誠交流的場所,他仍繼續書寫自己的中年故事。頭橋在嘉義和民雄間,雖然沒有臨近城鎮熱鬧,但這裡有一間人情味滿載的書局,應是十分幸運。


【主辦】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慢靈魂咖啡、仁偉書局
【現場主持】管中祥、羅怡芬
【行政聯繫】呂慈芸
【影像紀錄】李彥霆
【文字紀錄】王軒眉
【場地器材】仁偉書局
【海報設計】李依倫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