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興中村義興橋碑發現記

發布日期 : 2023-02-21

義橋的義興橋

文/楊玉君

民雄興中村的義橋聚落,據說舊名「二橋」,《台灣地名辭書》引用的說法是,以前從嘉義到打貓,渡過牛稠溪後要經過兩座橋,第一座在興南村的頭橋,第二座橋就是在興中村的二橋。後來經過地名雅化,二橋就變成「義橋」。不過,由於有落款年代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重修義興橋碑記〉,可知「義興橋」的命名年代久遠,「義橋」的地名也可能來自「義興橋」。台語的「二」和「義」的發音分別是jī跟gī,十分接近,年代久遠發音混同,至今已難以確定「二橋」與「義橋」的地名孰先孰後。

這通「重修義興橋碑」曾經傾圯埋沒在泥沙中一百多年,到了日治時期昭和三年(1928)才被村民重新發現,〈義興橋碑發現記〉記錄的就是重新發現這通碑,以及後續為橋「正名」的這件事。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年間的〈重修義興橋碑記〉雖然文字殘缺,但仍然傳達了若干訊息。例如「重修」二字,顯見在此之前已經有橋,且有相當年代的使用,以致於必須重修。其次,捐款人中以姓劉的為多,劉姓確是義橋聚落的大姓,據清末的《嘉義縣採訪冊》義橋莊曾出過幾名武舉人,都姓劉。日治時期的劉容如,即劉家古厝的起造人,也是義橋劉家人。此外,捐款徵信名單中還有「福德爺」。「福德爺」一般用來稱呼土地公,這表示義橋當地奉祀的土地公也有捐款贊助重修。日治時期,相良吉哉的《臺南州祠廟名鑑》(1933)還有記錄鴨母坔的「石橋福德爺會」,據說就是以建橋捐款結餘款項成立的神明會。

興中村義興橋碑發現記興中村義興橋碑發現記

〈義興橋碑發現記〉:

1夫義興橋2名由來許久,詎知是碑沉泥百餘載,往昔父老幾遺忘其有是名矣!幸至昭和三年戊辰桐月,3發現古蹟義興橋碑一通,4始悟大正丁已年5新建之樂善橋,即義興橋之後起也。敢將此樂善橋仍曰「義興橋」,一則用以保存古蹟,并顧前人美範;一則可以稽我鄉號,得知義橋之由來。爰銘新石同立,以為之記。 昭和三年戊辰蒲月6穀旦,劉協泰。

1 追溯往事。

2 今民雄鄉興中村義橋,原名「二橋」。因自嘉義縣城至打猫之間,渡過牛稠溪後需過兩座橋,第一座在頭橋(興南村)南方;而第二座橋位於本庄附近,故得名「二橋」。此橋位於江厝店通往鴨母 的途中,在本庄的西北方;原本在乾隆51年(1786)架設時,稱為「義興橋」,是由兩地區的居民捐款架設的石橋,請參照另一通碑文〈重修義興橋碑〉。

3 西元1928年3月。

4 石碑的計量單位稱為「通」。

5 西元1917年。

6 西元1928年5月。

 

碑文翻譯:

追溯起義興橋這個名字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哪裡想得到義興橋碑已經沉到泥土下有一百多個年頭了,以前的鄉親父老們都遺忘有義興橋這個名字了。幸好直到昭和三年(1928)三月,發現了古蹟義興橋碑一通,才恍然大悟於大正丁已年(1917)新建的樂善橋,就是繼起的義興橋啊。現在冒昧把現在的樂善橋仍然命名為「義興橋」,一來是用作保存古蹟,並且兼顧以前人們的美好風範;一來是可以考證我故鄉的名稱,得知叫作義橋的由來。於是刻鏤新的碑石並且一同置立,以作紀錄。 昭和三年(1928)五月吉日,劉協泰。

 

資料來源:

  1. 碑文來源:台灣記憶  

 

註釋|翻譯:梁德智

審閱|修訂:楊玉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