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他們的工作環境 我們的醫療處境
講者: 趙麟宇 (前嘉基工會理事長)
時間:2024/9/4(週三)19:00-21:00
地點:一樂酒家
趙麟宇醫師除了擔任嘉義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嘉基)脊椎科主任,同時也是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理事長、嘉基體系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關係企業工會(以下簡稱嘉基工會)常務理事。醫院中階主管、醫療工會幹部,看起來十分矛盾、拉扯的兩個位置,也讓人更好奇同時趙麟宇醫師為何會投入到工會的工作中。這次講堂,趙醫師分享了自己為什麼會投入工會行動,並從當前醫護人員的勞動問題,帶出醫護人員工作環境與病患醫療處境之間的關係。而面對環環相扣的醫療勞工議題時,如何籌組工會?工會創立後,醫院勞方、資方的協商是否更為平等、有效呢?
關注醫療工作環境的起頭
2002至2003年間,趙醫師前往美國紐約雪城大學附設醫院進修脊椎外科手術,受當地氛圍影響,趙醫師受洗為基督徒。回國後,趙醫師開始頻繁地參與基督教的國際宣教活動,到緬甸、吉爾吉斯、菲律賓、印度等國家義診。每天面對上百位病患,趙醫師深刻感受到自己給予病患的幫助十分有限。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等等疾病,都不是醫生開幾次藥就能解決的。趙醫師和當時嘉義基督教的副院長,提出自己義診時的困惑。副院長建議趙醫師去讀陽明大學的國際衛生碩士,從視野的拓展裡,尋找答案。在研究所中,趙醫師開始從社會、經濟、權力的角度看待醫療問題。在趙醫師接下來說明的案例中,可以發現患者的康復與否,和整體的醫療體系、社會環境有關,醫生的醫術只佔其中一部分。
我們的醫療困境
趙醫師說,在病房的護理師往往因為大量的工作安排,而必須加班。然而,護理師無法自行申報加班,必須由護理長代為點選加班時間。如果護理長不在,護理師就很難申報加班時間,就算護理長在勤,也因為「長久以來都沒人這麼做」的壓力,護理人員往往選擇不報加班,默默在醫院當「志工」。趙醫師為了改善醫療人員隱報加班的情形,發起了問卷調查,希望向上級反映工作問題,然而最終只收回10份問卷。除了默默加班,醫院人力的短缺也讓護理師很難請到應有的休假。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加劇了醫療人員流失的情況,有許多護理人員選擇離開醫院。趙醫師說嘉基有許多離職的護理師表示只想休息,暫時不考慮其他工作,也一部分轉到工作壓力較小、業務量較少的醫院,因為這些工作不常加班,要求也較低。嘉基的手術房因大量護理師離職,無法正常運作,院方也因此實施新規定,外科醫師每週只能開一天刀,本來可安排兩天手術的情況,現在只能在一個下午進行,且必須在下午五點前結束手術。如果手術超時,醫師的點數會被扣減,累積八點會再被扣掉一天手術排程。
上述情況導致病人等待手術的時間變長,過去病患在受傷當天就能手術,現在需要等待兩到三天才能進行手術。根據統計,2022年急診病人等待超過48小時的比例為1.9%,2024年已上升到3.1%。病人等待手術的時間越久,併發症的機率也越高。趙醫師舉例,外傷骨折若沒有在8小時內完成手術,細菌的感染區域便會逐漸擴散,增加手術後感染的風險,必須延長住院時間,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由於護理人員的流失,醫院能安排的手術數量有限。連帶地,病患必須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進開刀房處理病症,面臨更多疾病的風險。根據國際統計,護理師數量增加10%,死亡率可減少70%,急救成功率也會提高。相反,若每名護理師多照顧一名病患,外科病人的死亡率將增加70%。台灣地區醫院的的護病比達1:15,與澳洲(1:4)和美國(1:5)相比差距顯著,顯示人力配置不足。醫療人力短缺造成的問題在台灣越來越普遍,但在學校教育、新聞媒體中,很少會有這方面資訊,所以外部民眾,很難直接將醫護人員工作環境與自身醫療處境的連結在一起。
嘉基工會的創立與行動歷程
若醫療工作環境一直沒有顯著的改善,在少子化的趨勢下,醫療人員只會越來越少。趙醫師強調護理師是醫療體系的核心,沒有護理師,醫療體系無法運作,無論有多少醫師或治療師都無法補足這個缺口。趙醫師在研究所畢業後,作為勞方代表進到嘉基的勞資會議中,首次提案便是希望勞工代表能參與決定年終獎金的發放。當時勞方以6比4通過了提案。然而,隔天會議主席告知勞資會議的規定是「共識決」,若要表決,必須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支持才能通過,會議提案也因此被否決。勞資會議中,勞方提議往往無法通過「共識決」,資方也不願提出新的案子進行討論。嘉基的勞工代表們因此深入研究《勞基法》,發現有工會的話,工時、夜間工作等勞動問題就不必依賴勞資會議,而能更有效地爭取勞工權益。
為創建嘉基工會,趙醫師和同事拜訪運作了將近二十年的高雄醫學大學醫療企業工會(以下簡稱高醫工會),了解醫院如何成立工會。高醫工會的夥伴給了兩個建議:一、不要猶豫,盡快成立工會。二、成立工會後聘請法律顧問,比面雇主對工會施壓。2015年趙醫師和同事迅速地發起工會連署,在兩周內找到42位發起人,並於籌備會議中迅速決定成立大會的日期。趙醫師笑說招募會員時,為了減少在猶豫中打退堂鼓的人,他們祭出早鳥優惠策略,一月以前入會有六折的會費折扣,三月加入剩八折,晚了就沒有折扣。成立大會前,嘉基工會的籌備小組便募集到1100名會員,佔了嘉基總員工數的34%,比例相當高!嘉基員工大量的加入,讓工會的成立更勢在必行。2016年3月5日嘉基工會正式成立。工會成立後,每三個月便會與衛福部開一次會,希望健保額度的增加,能實際反映到醫療人員的薪水。趙醫師提到,加薪是醫療體系中一個理想與現實落差最大的問題。
目前,嘉基工會正與院方進行第三次團體協商。為了讓協商能夠根據一定的現實基礎理性討論,工會聯繫智庫進行專業研究,分析嘉義各大醫院招募人才的競爭情況、醫療人才跨領域的流動情形、物價水準的影響等等,以實際統計數據,向院方提出加薪的建議。儘管嘉基醫院也計劃加薪,方案是調薪150元,但實際幅度不如其他醫院,工會也認為在通膨嚴重的情況下對醫護人員來說十分不足。工會目前已與醫院進行了15至16次的談判,並嘗試通過仲裁來解決問題。趙醫師說,新聞媒體上看到的抗議、遊行,往往都工會經歷過多次無效的協商後,才產生的行動。
趙醫師說當前醫療議題的討論中,勞工與護理師的參與幾乎不存在,醫療決策通常由醫院經營者或醫師主導,這忽視了實際在前線工作的勞動者的聲音。當前資方加薪,往往都是家長式的決策方式,缺乏公平的協商過程,勞工的聲音無法充分的表達。趙醫師說,他希望未來台灣的勞動者,有更多機會能夠真正與政府、資方對話,這樣也才能推動更公平的勞資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辦】仁偉書局、重構大學路計畫、打貓街坊文化協會、慢靈魂咖啡、順風咖啡
【現場主持】黃顯淨
【行政聯繫】呂慈芸
【影像紀錄】邱星瑀
【文字紀錄】呂慈芸
【場地器材】重構大學路計畫、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海報設計】李依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