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筆記】Over318—嘉義的那些事

發布日期 : 2024-04-17

 

講座: OVER 318——嘉義的那些事
講者:
林詩涵、鄭乃文、陳世岸、李銘柱

時間:
2024/3/18(週一)19:00-21:00

地點:一樂酒家
影像紀錄:https://youtu.be/aKPRZmZREms

 

 

2024318日,講座時間訂在318運動後的十年,講者與現場聽眾共同回顧了自己的十年前,以及參與社會運動的歷程。現場不時傳出歡笑聲,但也能從話語的隙縫間聽到不同人在運動裡的盼望、熱情以及受過的傷害。

本場講座為草草戲劇節的周間活動,由嘉義縣打貓街坊文化協會與阮劇團共同籌辦。本次講座邀請到翻轉嘉義工作隊的林詩涵、鄭乃文;嘉義市文化資產守護聯盟的陳世岸;大學路護樹聯盟的李銘柱,四位講者有人因為318運動結識了在嘉義共同行動的夥伴,有人在318之後的社區運動中想改變過往的頭人政治,從社區發展出由下而上的民主力量。

 

318看見嘉義民主的能量林詩涵

十年前,318日那天,詩涵剛好要從台北搭車往嘉義定居。詩涵到嘉義後,發現3/18當天嘉義市就有一群人自發性地在市政府前面煮火鍋、聊天,作為關注《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行動。沒想到隔天3/19 嘉義市政府前便聚集了超過100位民眾,響應嘉義的318行動。剛搬來嘉義的詩涵,後續也參與了市政府前的活動。詩涵說,在搬到嘉義之前一直聽說嘉義為民主聖地,但並不曉得嘉義的民主是什麼樣子。直到參與了嘉義市的318運動,看到不少七、八十歲的阿伯也同樣聚集在市政府前,告訴年輕人:「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才讓你們這代還要這麼辛苦。」 詩涵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嘉義的民主能量,並認為嘉義有其社會行動的能量。

318的共識是反立法院的黑箱作業,但事實上要不要反服貿,大家的意見不見得那麼一致。嘉義市旺盛的旅遊業有很大一部分是靠陸客撐起來的,這樣服貿對嘉義帶來的影響會是什麼呢?」318雖然是全國性的社會運動,但詩涵透過318的集結行動更認識了嘉義,同時也開始好奇嘉義本地人怎麼認識嘉義。詩涵開始結識地方的文史工作者,並跟著嘉義人一起認識他們不認識的嘉義。

318運動後,同年9月,詩涵投入了嘉義市長的選舉,組成翻轉嘉義工作隊,希望在地方一成不變的選舉中提出新的討論,重新提出關於城市「發展」的定義。發展就是蓋新的、現代化的建築嗎?所謂發展是不是也可以來討論性別友善、公民參與、社會安全網、交通安全…..如同預期的,詩涵落選了。但詩涵選舉時組成的翻轉嘉義工作隊、318時聚集的嘉義人,在「單一事件」過後,依然投入在地方的公共事務上。

 

1

 

不同世代的社會運動鄭乃文

318前,乃文曾參與苗栗大埔強拆事件的抗爭運動,結識了一群共同參與社運的朋友。318運動後,乃文在社運圈的朋友取得了更多名氣,也更懂得進入核心圈的方法,乃文覺得自己好像被落下了。於是乃文決定回到家鄉嘉義,看看自己在嘉義能夠做些什麼。沒想到結識了準備要參選市場的詩涵,於是和嘉義市的一些年輕人組成了翻轉嘉義工作隊,透過參選政見認真談論他們理想中的嘉義生活。

回到嘉義後,乃文也接觸了起於1990年的台灣圖書室。台灣圖書室原為黨外運動人士組成的團體,在戒嚴時期,組織成員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的,帶有反黨國威權的強烈色彩。由於台灣圖書室提供免費閱讀書籍的空間,加上草創成員十分支持年輕人關注本土議題,因此也讓台灣圖書室有了年輕的組織工作者。

「開創台灣圖書室的人大概出生在1950年代,經歷過白色恐怖。現在圖書室的成員大多是1980年後出生,關注的議題就更放在『個人政治』上。」年輕成員關注的公共議題,有很大程度會扣連到個人的生活上,比方說:空汙、行人路權、勞動權益等等。

在與政府的關係上,台灣圖書室與政府的關係也有很大的轉變,從過去對立的關係,轉為更多的合作。台灣圖書室的營運資金,有一部分也來自政府計畫的補助。與政府各樣類型的「合作」關係中,不時也讓成員不禁自省是否讓一個公民組織成為政府的承包商。「我們很難乾脆地說要維持組織的主體性,不拿政府的半毛錢,因為這樣組織可能會沒辦法營運下去。」318後,地方公民組織投入的社會行動,時間軸必須拉得更長、更遠。如何在長遠的時間裡,有明確信念,又兼有彈性的前進路線,或許是每個公民組織都會遇到的課題。

 

 

素人參與的宏大力量陳世岸

陳世岸是土生土長的嘉義人,在318運動開始的前十年,便參與了嘉義的文資保存運動。服完兵役回到家鄉嘉義後,世岸參與了嘉義舊監獄的保存運動,也受到了這次運動的啟蒙。「那時候是用電話、email去做動員,印象很深刻地是,當時有位年輕人抱著西瓜到現場,請大家吃西瓜,支持保存行動。參與社會運動的人不一定論述者,只要對事件有所感觸,都可以是行動者。」

318運動後,世岸老師認識了詩涵,後續繼續參與了嘉義舊市公所的保存運動。社運不需要做很「宏偉」的事,才可以推進。當時因為政府在舊市公所外圍拉起封鎖,參與保存運動的朋友於是拿起了畚箕、掃把、油漆刷,打掃整理舊市公所的外圍廣場,並在廣場上舉辦音樂、市集活動。讓政府與市民看到歷史空間的保留,可以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世岸老師笑說自己用20幾分鐘的時間述說了20幾年的事情,不過正是要回頭看過去,才能更清楚自己現在的樣子。「年輕時,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熱情會因為接觸社會更多而有所改變。現在參與社會行動不會覺得達到行動目標就是終點,力氣漸漸調整為觸成公共討論、機制的轉變。希望讓公共事務能夠持續被討論、參與。」

 

 

由上而下的行動力量李銘柱

318運動的4年後,嘉義縣民雄鄉開展了在當地關注度頗高的大學路護樹運動,護樹運動的主要發起人李銘柱。在發起護樹運動前,李銘柱在豐收社區發展協會擔任總幹事,志願性地做服務社區老人的工作,當時很簡單地認為自己總有一天也會老,也可能會被服務。從日常的社區服務投入公共事務的銘柱大哥,因為大學路護樹運動,對社區的公共參與有了更多元的想法。

出生、成長於豐收村的銘柱大哥,從小看著村裡的芒果樹長大。這些芒果樹栽種於日治時期,有將近百年的歷史。2018年嘉義縣政府向中央申請到前瞻計畫的補助,決定改善中正大學前大學路的道路,將原本的快慢分隔島,改為中央分隔島,原先分隔島上的老芒果樹將被移除。透過報紙得知消息的銘柱大哥,拜訪了中正大學長期投入公民行動的管中祥老師,並與同樣關切老樹存亡的村民、學生組成了大學路護樹聯盟。

護樹的行動從講座開始,村民也透過詩人吳晟、植物專家徐嘉君、交通專家張勝雄的講座,學習如何保護樹木,學習兼顧交通安全與老樹保存的交通規劃。銘柱大哥說,舉辦這些講座的目的,是要讓公共討論由上而下,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大學路改建的公共討論中。

鄉村社區很多時候都是由頭人領頭,村民只是聽令行事。但民主應該是要落實到每個人身上,而不是少數人擁有決定權。最後銘柱大哥也回應了乃文提到的組織運作問題。「社區發展協會同樣也會面臨到,政府給經費,結果社區變跑龍套角色的窘境。」然而,如果社區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擁有參與公共事務的能量,公共組織事實上便更能夠從民間的力量,去推展重要的議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辦】打貓街坊文化協會、草草戲劇節
【現場主持】吳至鎧
【行政聯繫】吳至鎧

【文字紀錄】呂慈芸

【照片攝影】陳亦達
【場地器材】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