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福村土地公傳奇

在民間所有信仰的神明中,受最多人膜拜的神明,當屬土地公,舉凡開店做生意,或小至神壇,大至所謂的大廟,幾乎都有它的蹤影,連風水地也少不了他,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由此可見民間對他的崇拜。土地公名福德,又所謂福德正神,生性仁慈,和藹可親是他的代名詞,上帝才派他為地方的守護神。
雙福村的土地公廟:名為豐福宮,建於清朝嘉慶丁卯年,在保生大帝廟邊,看似不起眼,來頭可不小,廟身建材牆面,皆為單片台灣淺山石材,長四.一九台尺、寬三.六七台尺、高四.八台尺,古聯寫:帝星參日月,左聯福德配乾坤。根據黃清風所述:雙福村以前都是靠天種田的地,每到四月或五月,大地乾旱沒下雨,雙福村就起鑼鼓,祈求土地公下雨,鄰近的埤角、塗樓一帶,一聽到起鑼鼓,就知道要祈求土地公下雨,就拿起鋤頭到田裡搆水溝「做田岸」,每次應驗無比,也就因他的靈驗,才引來不肖之徒,把木刻的金身偷走,目前所奉祀的是石刻金身。
以前豐福宮的四邊雜草叢生,豐福宮底座高約二尺,前面石板也約二尺高,尤如一個石桌,每年頭家爐主輪流以牲禮、柑橙拜拜,牲禮拜完即可拿走,而柑橙必須過年初一子時一到才可拿走,早期農村水果很貴,所以子時一刻很多人搶著要,另一方面,柑橙代表吉利,希望來年大吉大利,大家搶著要,也是另有一番含意。
現在的豐福宮底座與石桌不見了?因自從蓋了保安宮以後,便把地面填高,鋪柏油路面,底座與石桌埋在地底下,只露出平面的石板而已。民國五十八年,要蓋保安宮時,土地公不准廟超過他的前面,信徒不敢違背他的旨意,因他是靈驗的土地公,。最近又有外地人來還願,說他是受了豐福宮的土地公點化,而賺了很多錢,為了感念和回饋還願的心,到處打聽,好不容易才找到豐福宮,載了一大車的壽金來還願,答謝土地公,當時廟方也派人照相存證,掛在保安宮裡。
土地公靈驗的故事比比皆是,他的故事民間流傳甚多,而豐福宮的故事如蒼海之一粟,嘉義市吳鳳北路的北安宮、台南關子嶺崁頂福安宮、屏東車城福安宮、、、這些知名的土地公廟,就因他靈驗的傳奇故事,多得多多,口耳相傳,他的慈悲心、關懷心,才能受到大家崇拜尊敬,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有福報的人、有慈悲心的人,才能受到他「福德」所庇蔭。
黃春榮寫於8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