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村 捏麵人-黃水永

「捏麵人」是台灣傳統藝術的一種,早期廟會經常能看到這種民間民俗藝術活動表演,現在唯有政府舉辦的大型民俗術表演,或是民間做醮普渡拜拜,所用的捏麵藝術供品,才容易看到它的蹤跡,作品亦比較精緻、美觀:從小型的米老鼠、孫悟空、到中大型的神話造型,如八仙過海、福祿壽三仙、媽祖收妖、童子拜觀音、、、等等一系列作品,讓人看得目瞪口呆,只要有圖列可參考,就逃不過藝師們巧奪天工的雙手,把一團毫無生命力的麵團,捏塑發揮的淋漓盡致,件件作品栩栩如生,教人愛不釋手。
黃水永:現年七十四歲,居住在民雄鄉豐收村,是一個無師自通的「捏麵人」師傅,幼年僅習書四年,由於喜好工藝之美,所以造就了他對藝術的涵養,十八歲那年前往虎尾糖廠工作,半年餘,某日在街上見一「捏麵人」的師傅,見其作品傳奇生動,便好奇的上前詢問,除了讚美他的作品外,也請教一日所得為何?「捏麵人」師傅的回答讓他驚訝不己,因「捏麵人」的生意一日所得,竟是他一個月的薪資所得,這樣的答案當場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從此:黃水永先生便與「捏麵人」藝術結下了一生的緣份,也開始請教老師傅「捏麵人」的方法與材料製作,捏麵人師傅也用心教導他:用三份逢萊米,一分糯米輾成漿,待乾再用蒸籠蒸熟,涼了以後,使用食用色素,依成分多寡調色,就可做捏麵人了。
於是黃水永就辭去糖廠工作,在嘉義市擺了地攤,做了一些時日,發覺此種作法麻煩又費時,於是又請教別的「捏麵人」師傅。但是,由於「祕訣說破無價值」,所以他人卻步不願意告知,只說麵粉摻糕仔粉,他便一次次的自己摸索,失敗了很多次,剛開始不是摻的太軟,無法成型,就是太硬容易裂開,經過十幾次的試驗,總算用心有成,從此便無師自通,一尊尊的捏麵藝術成行,從簡單的動物、人形、卡通,到大型的麵桃、麵龜、古代傳奇神話故事,他都辦法一件件的注入傳神的樣態,成為一件藝術品。
捏麵藝術在現今的社會似成了一種傳奇藝術,從早期的多人參與,到現在成了學校或辦學機構的選修科目,從幼稚園、安親班到大學科系等,都為了這項民俗藝術,使他不致於失傳,也都安排這類教學,大家都說-捏麵人-應該是捏麵的人。
黃春榮寫於9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