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樂當義工的盧林金

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但是活到老做到老就不多見,尤於多麼大歲數還在當義工就更伸指可數,有時候我們會說:吃老不認老,放在盧林金的身上或許最恰當,在禮運大同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來就是該怡養天年,含貽弄孫,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盧林金今年99歲,文隆村人,22歲從溪口嫁到民雄,婚後家庭美滿,育有一男一女,29歲家遭變故,丈夫因憂鬱操勞過度而疾終,全家重擔落在一個弱女子的身上,為了扶養子女、俸養公婆,就去幫傭,挑著扁擔到處叫賣著小生意,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再怎麼的苦,就是她最大的安慰。
歲月的流逝,眼見子女長大成家立業,60歲是她人生另一轉捩點,這些日子以來生活雖然在風雨中度過,算能平安,就是上天給他最大的恩惠。有了這些得想法,他亦然的投入義工的行列,無論是慈善事業,隨著行善團體鋪路造橋,至今30幾年熱心公益的熱情從不間斷,一路走來除了宗教信仰依靠,日行一善的生活,無一練就了硬瑯的身體,快樂的心靈。
有了上述的優點,盧林金啊嬤今年度當選港澳台慈善基金會首座特別獎(港澳台慈善基金會由旅居香港的台灣人所發起),基金會主席錢立佑、副主席何玉美拜訪盧家,盧林金除了重聽,記性佳,更有樂觀的心,受訪的的時候說大家工作都很認真,我也要認真,行善團體擔心她的身體,要她每次鏟個十畚箕的沙土就要休息,有時擔心她太累,故意多算幾畚箕,想讓啊嬤早點休息,啊嬤還會指正:算錯了。基金會也安排香港電視台專訪啊嬤,希望啊嬤做公益當成生活的習慣價值發揚光大。
老人在我們生活中,占了人生的四分之一,有些人老了自認該休息,享受政府給於的恩惠而無所事,有些人貢獻所長於社會,是智慧或體力,對本身既有很大的幫助,更能帶動社會正面的價值。如果我們老了該如何呢?
黃春榮寫於1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