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社區之美(牛稠溪)

踏入福興社區,矗立著美輪美奐的牌樓,兩旁的龍柏映入眼簾,尤如儀隊歡迎人們的到來,走入社區内讓人覺得處處是驚奇、處處是讚嘆,廟前有一群年青人正在學習陶笛,傳統鼓藝,散發青年人活潑的熱情,前方的榕樹下「報馬仔站」,老人家在樹下乘涼,一起道出陳年往事,風華歲月,在他們的臉上刻下痕跡,「他」家的家事、喜事,事事關心,常言:「好事無人知,壞事傳千里」,來到「報馬仔站」,便知分曉。
廣興宮是牛稠溪的信仰中心,主祈玄天上帝。據傳帝爺公於清康熙年間,由廣東潮州府,由張家分靈而來,神威顯赫,絲線擊脈而診,神方妙藥,藥到病除,受到信眾愛戴,神威遠播,寺廟鴻偉壯觀。廟後有一老舊議事堂。建於民國四十九年10月24日落成,它是牛稠溪人的活歷史,「牛稠溪文物館」設於此,內部有牛稠溪人的歷史記錄,阿嬤ㄟ嫁妝,老照片,農村「灶腳」用品,有很多的回憶在裡頭,內心的感觸我不由得由然而生,是喜悅、是緬懷。
議事堂旁是時光隧道,從古至今文字的記載,簡約明朗。社區內景觀處處,宛如置身於皇宮內院的花園,看那老厝重生,重新裝飾整理,種花植木,廢棄輪胎再生利用,「福興紅磚園,歡喜大家來」,這是一處廢棄豬舍,髒亂不堪,花了好一番功夫,才把它整理出今天的美麗面貌,竹編壁再造於新生命。海棠花盛開,棄置的電風扇,裝置藝術,大水缸的龍舌蘭,歡迎大家「平安喜樂」!
社區的每個角落無論是古早的、現代的、鄉土的、都市的、枯木、鐵材、水泥,一磚一瓦,一戶一特色,處處充滿生氣蓬勃,花花草草,盎然生機,不叫人讚嘆也難!「港底」又稱「大港」,早期是牛稠溪的命脈,根據社區劉文渠理事長所訴,或許是以前民婦洗衣或是防火池塘。
二十幾年前,這個池塘讓人養魚,魚兒很大很肥,後來工業發達,家庭廢水排入池塘,整個池塘日積月累的漸漸失去它的功能,「水螺」長滿整個池塘,產生惡臭,社區發展協會,鑑於整個社區整理得有條不紊,美景處處,不能讓這個池塘繼續荒廢,經過多方的腦力激盪,理事長的用心奔波,全體社區動員,用心一起把一個「惡臭滿盈」的濃黑水土去除乾淨,再以生態工法築堤。人行步道環繞池塘一圈,中間築一小橋,池塘中央有假山,未來所呈現的將是美觀的生態園區,真叫人有所期待。
福興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自從現任理事長接任以來,社區更臻進步,只要一、兩個月就能讓人感覺煥然一新。無論是實體的社區環境,或是社區心靈的融合,大家打成一片,「東西仔」以前的不融洽,參與社區志工後,因而結合。這是社區最大的收獲,牛稠溪人只要外出聽到對牛稠溪如何的讚美,他們心中的優越感,都「爽」在心裡頭。幾年的努力,社區受到各方的讚美肯定,得獎無數,九十五年台閩地區發展工作評鑑辦理社區績效(老人福利)優等,九十六年全國社區發展工作甲等,嘉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業務優良。
黃春榮寫於1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