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雄朋友們】EP144:綁在土地上的自由農夫 民雄「六刀流」 李建鋒

本集節目來賓是「民雄學」課程出版物《民食尚青》的主角之一,民雄農夫李建鋒。《民食尚青》小誌介紹了民雄各地的幾位農夫和農作物。李建鋒是山中村的蓮藕農,李建鋒的祖父輩從台灣北部將蓮藕引進民雄種植,在這之後,民雄山中村就成為全台蓮藕主要生產地之一。蓮藕雖然屬於高經濟價值的作物,但相較其他農作物,需要付出更多勞動力,比種植其他糧食作物還要辛苦。18歲那年的暑假,是李建鋒第一次跟著父母挖蓮藕,初次體會耙土鐵爪的重量、徒手從土裡挖出蓮藕的艱辛。李建鋒分享,雖然蓮藕是較不容易因颱風而產生農損的作物,但成長期較長,約需6~11個月方能採收,因此蓮藕農要承擔的風險也更大。
紀錄片《老鷹之手》紀錄了嘉義牛斗山的蓮藕產業以及當地蓮藕農生活。李建鋒說,《老鷹之手》擴大了台灣民眾對於蓮藕的認知度,也陸續出現更多當地的時農教育活動,偶爾還會有觀光客來參觀。
不只李建鋒,許多青農都曾經在節目上表示,當農夫不一定比較輕鬆或好賺錢,但比其他工作更自由,李建鋒在農忙之餘也會參與小孩的食農教育,帶著小孩子下田接觸大自然、親自觸摸泥土,不僅是轉換心情的方式,也是為下一代的教育盡一份力,讓孩子們體會什麼是「粒粒皆辛苦」。
當農夫並沒有外界想像中簡單,做農需要看天吃飯,因此李建峰當農夫,不僅了解農業專業知識、土讓學、水利知識,甚至還要掌握全球暖化的氣候專業知識,而每一種作物又是截然不同的專業領域。
其他農夫給了李建鋒一個封號:「六刀流」,因為他不只種植蓮藕,竟然還同時栽種花椰菜、洋香瓜、番茄、甜瓜、稻米等作物。李建鋒說,他會出於季節和排程的考量來錯開種植不同作物,有些作物的生長期若重疊,就會加倍繁忙,要從早上五點忙到凌晨一點。雖然非常辛苦,但忙碌而充實的生活帶給他滿滿的成就感。當種植每一種作物的環節都順利的環環相扣,就能累積更多財富。他指出,農業也是一種微型創業,如果種植面積夠大就能帶來可觀收入,但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所以,該如何在作物農損之後立刻重整,讓下一種作物補上生長期的空缺,考驗著李建鋒的資源運用和管理。
每種作物都是一門學問,所需的土壤、種植方法、適合天氣都不一樣,李建峰邊做邊學。一開始先從經濟價值較高的瓜類和小番茄開始,後來開始嘗試較不熟悉的稻米,從他人的經驗去檢討自己的種植步驟。當然也有碰壁的時候,他曾遇過整個區域的作物全部農損的慘況,從過程中學習該如何判斷下一種作物、如何調配人力、度過沒有作物可種的空窗期。李建峰也曾經因為務農太累太複雜而想放棄,或是縮淺種植規模。但他知道逃避解決不了問題,於是在縮減種植規模之後,用多出來的空閑時間精進自己的種植方法,等到改善作物品質,再重新擴大種植面積,透過這種彈性調整的方式,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務農事業。「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要試著去找答案,就算失敗,也不會失敗太多,還是能拿到你該拿的。」
訂閱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EpAjq0
訂閱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Ayp768
訂閱Spotify:https://reurl.cc/DdVWz6
訂閱SoundOn:https://reurl.cc/oeWdoM
訂閱 KKbox:https://reurl.cc/5GYNry
全面訂閱:https://reurl.cc/mGmr6M
【 本集音樂】
巴奈 - 怪自己太特別
https://youtu.be/4rm_QnmUNUs
沈文程 - 小河之歌
https://youtu.be/aQScQT6thXk
五月天 - 憨人
https://youtu.be/1j_mpwKmlJg
【 Podcast收聽】
每週四晚上八點各大Podcast平台準時上線
【 電台收聽頻率】
大民雄地區 中正之聲FM88.1
【 製作團隊】
本節目由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中正之聲共同製作
製作人、主持人、節目企劃:管中祥
錄音工程:王翔宥
美術宣傳:鄭綺元
民雄老先覺:曾霈榆
文字整理:黃馨慧
片頭音樂:裝咖人--出庄
片頭口白:江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