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張欣喬、王柏綸、林育璽、 黃麒峯
租書店類型變遷
撰稿/黃麒峯
古早手寫紀錄租書店→電子系統租書店→協槓複合式經營
近年來,台灣的租書店類型經歷了變遷。過去,租書店主要是以租借新書為主,提供新書租借服務,以滿足讀者對新書的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路的普及,網路閱讀和電子書的普及,讀者不再只依靠租書店租借新書。
為了因應網路閱讀和電子書的普及,許多租書店開始提供電子書租借服務,並提供電子書閱讀器和平板電腦租借以滿足讀者對電子書的需求,也有一些租書店提供了網路閱讀服務,可以在網路上閱讀書籍,這樣讀者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閱讀書籍。
此外,一些租書店還開始提供其他服務,如書籍交換、書籍修復、書籍販售等,以擴大其營業項目。這些服務不僅能滿足讀者對書籍的需求,還能為租書店帶來額外的收入。
而也有一些租書店選擇了複合式的經營,例如在店面開設冰店、飲料店等模式,增加其他的收入來源,總而言之,台灣的租書店類型已經經歷了變遷,為了因應網路閱讀和電子書的普及,許多租書店開始提供電子書租借服務或其他附加服務。
早期租書店以手寫紀錄應還日期。攝影/張欣喬
由遠到近:租書店數量
撰稿/黃麒峯
全台租書店總量
民國89年前後獨立型加連鎖型租書店,家數預估超過4000家,年產值約上看 70 億;根據財政部今年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0月份影音光碟租賃家數剩232間、小說、漫畫及雜誌出租業者僅剩545間,相加起來不過777間,不到20年的時間倒了超過3000間;若與今年一月相比,兩個品項相加還有847間,等於10個月內倒閉70間,以每月倒7間的速度進行中。
參考資料:
2018蘋果 【消失的行業】全台倒店3千家 租書店「雪崩式衰落」 | 台灣蘋果日報
租書店現倒閉潮!存活率僅一成
全台租書店數量減少的原因
在過去三十年中,台灣的租書店數量有所減少。這主要是由於電子書和數位閱讀技術的普及導致紙本書銷售量下降,同時網路購書和自助閱覽站的增加,都造成租書店面臨競爭壓力。此外,租書店還面臨租金上升、人力成本和營業環境改變等因素的影響,也是導致租書店數量減少的原因。
嘉義和民雄現存的租書店
嘉義地區在網路上可查到的租書店約莫有10間租書店仍在經營,民雄佔了3間,從Google評論中可以窺見一些資訊,如:大多租書店都是由多年熟客支撐。且目前書店之間,並沒有明顯的顯著差距讓顧客感受到品牌文化差異,我們推測多數老闆可能都認為租書店是黃昏產業,並不想再投注太多的資本與心力去做大刀闊斧的改革,故多以「還能賺多少,就賺多少」的心態來繼續經營。
民雄租書店的地理位置
位在車站附近的繁華街區,如「皇冠租書城」、「心橋租書城」,與民雄工業區橋頭的「亞亞書坊」。
製圖/黃麒峯
心橋與皇冠主要坐落於民雄市區,客群主要為民雄一帶居民,目前主要以35-50歲年齡層熟客為主,多為已經多年看習慣紙本書的顧客;而亞亞書坊則坐落於靠近工業區一帶,也以那一帶的居民為主,同樣以經營熟客作為主要目標客群。
相較於民雄的三間租書店,大林僅剩一間租書店,也反應了顧客的人口基數與使用習慣的差異,可能是民雄擁有較高的人口總數,所以尚能撐起較多的租書店客群。
民雄租書店專訪
二十多年前,李老闆搭上了租書店浪潮,在民雄市區新落成的房子經營起自己的第一間租書店「心橋租書城」,後來拓展到中正大學特區,先是在神農路末端開設小間的「神農一號」,隨著來客數增加,又將在大吃市原本出租的五間小房子打通、裝修成一百坪大的舒適空間,逐漸將小店的書與客人轉移到大店,經營媲美誠品書店的舒適閱讀空間。如今,學校附近的店已不再營業,李老闆依然在市區維護著一隅小天地。
皇冠租書城矗立在民雄鬧區一處顯眼的黃金店面,格局不大,就如一般常見店面一樣大小,門外泛黃的書城招牌與新穎的雪花冰看板及布條看起來格格不入,但邁入書店才能知曉,原來租書店加上雪花冰店是刻意兼容的複合店面。
從店內書架上陳設的作品能清楚地看出這家書店擁有頗長的歷史,有別於圖書館肅穆的書卷味,一本一本泛黃的書似亟欲透過陳年卷氣將它來年的風花雪月娓娓道來,讓人得以褪下嚴謹的向學精神,享受相對原始卻又純粹的快樂。
亞亞書坊位於民雄與頭橋兩個工業區之間,書坊外總是充滿趕著上下班的人們,在這車水馬龍的嘉義頭橋街上,它就這樣靜靜地隱身在此,就像租書人的祕密基地,裡面安靜的氛圍與外頭經常呼嘯而過的汽機車聲形成強烈對比,小小的店裡放滿各式書籍,有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少年漫畫、少女漫畫,若想購買整套完結的書回家收藏還可以直接詢問老闆,或是到她所經營的平台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