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烈風講堂】父與子的民雄空間對話

發布日期 : 2024-12-03

講座:父與子的民雄空間對話
講者:林朝福(林朝福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林璞(瓏宮設計負責人)
時間:9/25(三)19:00 - 21:00
地點:一樂酒家

 

歷經過梅山大地震、美軍轟炸、1970-80年代的道路拓寬,民雄街區的發展雖然起於17世紀,但街區內看到的大多是近代的建築。大的災難和變革,讓持續生活在街區的人們,在某些時刻,需要從「零」,生長出得以銜接先前生活的事物來。這次講堂邀請到的林朝福建築師,即是在1980年代街區拓寬工程後,協助街區建設許多新式建築的建築師,民雄人耳熟能詳的鉅洋游泳池、庭園春曉,皆與他有關。林朝福建築師的孩子—林璞,也走上了與建築空間有關的道路。

 

父親眼裡的孩子

兩人一開始分別向觀眾介紹自己眼中的對方。林朝福提到,他因為擁有救生員執照,所以在林璞學步時便積極教她游泳。林璞長大後不僅成功泳渡日月潭,還在大學游泳校隊拿下七面金牌,讓他感到驕傲,視她為同樣熱愛游泳的女兒。而林璞眼中的父親,是一位熱愛運動的挑戰者,甚至在約會時也會帶老婆健走蘭潭。

 

林朝福回憶,幼年的林璞曾將牆壁當作畫布,任意塗鴉。他並未加以制止,反而鼓勵她自由發揮,這份支持也成就了林璞成為設計師的道路。空間設計不僅是平面規劃,更包括燈光、音樂,而最重要的是創造合適的氛圍。以早安公園為例,當時設計的出發點是孩子,因為公園主要是家長帶小孩遊玩的場所,因此設計必須從兒童視角出發,營造親子皆感舒適的空間。另一個例子是鉅洋游泳池,最初委託其他建築師設計未果,後來他憑多年游泳經驗,提供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設計建議。此外,他也分享了文隆社區公園、桂花巷等改造案例,展現他對民雄的熱愛與關懷。

 

建築的考量

除了實用性,林朝福也將民俗信仰融入設計。例如,文化路與文隆橋交叉處的彎道路段,因機車流量增多常發生車禍,他建議設立小廟,不僅象徵鎮煞,也提醒騎士減速。當地流傳一個趣事:有位媽媽向土地公抱怨沒保佑孩子不摔車,土地公回應:「我這麼老,哪追得上他們的機車速度?」關於「路沖」,林朝福從建築師角度解釋,靠近車道的房屋因車燈與車流,易造成住戶不安,長期影響心理健康,這才是路沖被認為帶來壞運氣的原因。他也提到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鄰近納骨塔,居民多有顧忌,建議將連接的橋設計為龍形,以兼顧美感與民俗意涵,減少陰氣帶來的影響。

 

「人」是設計的一部份,大自然當然也是,林朝福說:「設計不要跟大自然作對」,金世界(金興村)在當年是個與河流爭地的社區,由於房屋建造時皆低於河道、河堤,且村落蓋在滯洪池上,因此淹水之災屢見不鮮,民國70年金世界興建堤防,因民國75年緯恩颱風淹了五公尺而再加高,民國96年莫拉克颱風又再淹水5.5公尺,林朝福介紹時也將當年金興村和牛稠溪的地理位置用圖畫給我們看,我們能更清楚了解水災的成因。針對即將到來的民雄鐵路高架化,林朝福告訴我們當初因為民雄鐵道的興建,導致東榮路以東的區域長年易淹水,等到高架化完成,有機會可改善這個問題。

 

 

孩子的傳承

林璞自稱遺傳到父親瘋癲的個性,因為喜歡畫圖最後念了嘉義大學景觀系,讀書期間深受父親事務所照顧良多,除了可以設計自己的房間,大學畢製需要印刷圖片時,因為可以報公帳,所以不受成本考慮盡情展示腦中的設計圖。父親因為了解產業所需,鼓勵她多多考取不同證照,創造自己在業界的新價值,更表示父親在自己小時候便會大力稱讚自己的圖,培養她對自己的自信心。

 

畢業後林璞在父親林朝福的建築事務所樓上開了自己的工作室——瓏宮設計,一開始只有二樓,後來生意慢慢好起來後,連同三樓也都是瓏宮的工作空間,林璞最後還笑嘻嘻地跟我們說,等未來連一樓爸爸的事務所也會是她的。林璞說民雄其實有很多像她一樣的「工二代」,因為像這種開工廠或是需要使用眾多器材用具的工作,如果能從家裡繼承,那可以省下好大一筆錢,跟其他同學比起來,已經搶先人家一步了。

 

林璞雖然年輕,但因在做室內設計時,還是有很多自己會特別注意的小地方,例如油漆師傅在為牆壁上色前,會透過留在牆上的字知道這面牆要上什麼色,有些剛入行的設計師可以會用簽字筆標示,這對油漆師傅來說是很巨大的困擾,因為需要先刮掉簽字筆的字跡,油漆才能上的去。所以林璞都會使用鉛筆標註,因為鉛筆的字跡很容易就能被油漆蓋過。林璞還舉了另一個例子,雖然他們是設計公司,但擁有最多的清潔器材,因為客戶不一定看得懂設計,但他們一定看得懂乾淨,尤其是廁所、馬桶是最常被檢查的地方。

 

 

瓏宮除了基本的室內設計外,也會接非典型裝修案件,例如開設裝修的工作坊,讓一般民眾甚至是屋主可以親身參與設計及裝修的過程,讓整間屋子很有溫度。林璞在最後也跟我們分享他印象深刻的一次案子,是在阿里山打造出日誌風格的木製茶屋,途中遇到許多的問題包含車禍、尺寸才切錯誤、時間未跟工班協調好導致兩個工班中間空了兩個禮拜,雖然遇到了很多關卡,但最後還是順利地完成工作。

 

在聆聽分享的過程中,透過林朝福和林璞這對父女,我們可以從建築業、設計業的視角,看到民雄從早期到現在的發展,建築風格大不相同,從大格局到小空間、從維持傳統到追求創新,雖然他們設計的創意不斷在變,但不變的是為客戶著想的人情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辦】仁偉書局、重構大學路計畫、打貓街坊文化協會、慢靈魂咖啡、順風咖啡
【現場主持】黃顯淨
【行政聯繫】呂慈芸
【影像紀錄】吳桂芳
【文字紀錄】陳如儀
【場地器材】重構大學路計畫、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海報設計】李依倫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