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不只是老屋的觀察指南:建立自己的觀看視角
講者:陳世岸
時間:2024/4/27(週六)14:00-17:00
地點:一樂酒家
講者陳世岸老師將今日的主題分為三部分分享,由「觀看的方式」開始,提醒大家觀看、提問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接著提供「走讀的文本」,引導聽眾透過不同的工具、方法,閱讀空間紋理;再進入「我的觀察指南」,強調觀察也是關係的建立,並提供自己的觀察角度和實際案例。
PART1.觀看的方式:關係的建立
對於「觀察」這件事,非常重要的起步其實就是「提問」。對於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好奇的東西,會想要去提出一些問題。
老師提到《觀看的方式》這本書,開頭便指出「觀看先於言語」。觀看是每個人的本能,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會看了,我們都是透過比畫指認理解、認識事物。而提問其實也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能力,只是慢慢地,我們會被習慣限制了觀看的潛力;要保持「好奇心」,才能進去「觀看」的世界。帶著主動性的思考「想要在這裡看到什麼」,是我們在做觀察的時候最重要的起步。
書中也提到:「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老師現場舉例,譬如滑鼠,有3C產品經驗的人才會立刻看出他是一個滑鼠;熟悉品牌的人,可能會注意到這是羅技的。如果想看到更深層的東西,就需要去「建立關係」,而建立關係、建立關係的方式,是我們去選擇的,每個人應該要發展自己的角度。
關係是什麼呢?物體跟物體之間、或者是物體跟人之間,以及他們彼此之間存在的一種連結,或者和更大的環境的關係。譬如今天的場地「一樂酒家」,在觀看建築時的觀點,不僅是停留在建築本身──酒家是什麼時代出現的?為什麼酒家會出現在這裡?這條路是中樂路,中樂路以前是什麼樣的地方呢?這條路是存在已久或很後來才出現的?對酒家有需求的人是誰?酒家應該怎麼蓋呢?需要什麼呢,譬如酒家菜?這些事情可能都會影響到這棟建築物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老師也提到自己和民雄之間的「關係」:因展覽走進渡對餐廳、認識七星藥局、協助一樂酒家修復工程、社大開設坐火車讀建築課程、民雄老照片展、綠蔭畫室的調查研究,透過這些機會「觀看」,建立「關係」,對民雄有了初步的理解。
PART2.走讀的文本:閱讀空間紋理
我們可以透過讀文獻、讀照片、讀地圖,讀「這個環境為什麼形成」,深入辨識空間,否則同樣的地方即使走過千百遍,空間跟我們的關係可能仍是不存在的。
世岸老師舉了幾個自己參與的實例。2017年,「走讀嘉義神社歷史路徑」活動,走的路徑是以前要走進嘉義神社的「參道」,在日本文化中這是非常講究的設計,若沒有相關知識,這可能就只是一條普通道路。又或者2007年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出版的「小巷慢遊」地圖,主要以1906梅仔坑大地震後的市區改正圖為底圖,震後日本政府了進行市區改正,嘉義市才出現棋盤式道路,在與其他年代地圖疊圖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到清代的城門位置後來很多都變成圓環、城牆變成道路,但現今某些道路略斜、或在特殊的地方轉彎,仍可看到清代遺留下來的痕跡。
再談及「地方史觀」,就是怎麼去講「自己的歷史」:成為敘事的主體,找到自己跟地方的連結,就有很多故事可以開始敘說。譬如街友介紹自己的生活環境,會是不一樣的社會切片,打破中產階級、由上而下的觀看視角。
在發展自己的敘事時,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文獻的閱讀/照片的閱讀/地圖的閱讀:
文獻的閱讀是我們在建立關係的時候很好的起步,譬如從地名開始,地名是一切的起源,像「番社」常與平埔族有連結、「社溝」是水利設施旁。而有些地名是俗地名、或已隨行政區劃變更,但仍存在於在地人的口耳相傳,譬如嘉義的「二通」就是中正路。有時也能從一則報導細節,拼湊出一個時代的切片。
我們讀照片時,也需要跟老照片建立關係,如果拿給對的人看,或是發現了對的觀看方式,就能夠指認出更多細節。除了國內資源,國外一些公開資料庫也是寶庫,只是需要知道搜尋技巧,嘉義老照片可能找kagi而非Chiayi、台灣要找Formosa,可能會找到不同時代的資料。
地圖本身是線索,為當時代的紀錄,我們可藉此做辯證。世岸老師現場操作不同年代的疊圖,和大家一起看地圖裡的打貓街(民雄市區),也引導大家思考,譬如在不同比例尺的限制下,1934帝國圖只畫出了三條大路,分別是西安路(通往新港)、民溪路(通往溪口)、文化路(通往嘉義)──標示出其重要性、以及歷史較久。
PART3.我的觀察指南
第三部分世岸老師分享了自己的選擇的觀察角度,也提供了推薦閱讀的書目,但強調重點是讓大家學「方法」,藉由自己的觀察與關係的建立,看見深層的細節、整理出自己的觀點敘事。表面物件的指認,只要買一本圖鑑或有人介紹過一遍,就能記得;但建立關係、深入了解,情感強度會不同,發展自己的敘事,也可以成為「地頭蛇」!
世岸老師切入觀察的角度包括:
在這些經驗分享以外,老師推薦了能夠「學方法」的閱讀材料:
世岸老師的專業背景、生活地區,讓這場工作坊充斥著建築的細節與嘉義、民雄的案例。但如同老師重複強調的,我們學習了這些方法、工具,肯定能透過自己的觀察視角,與地方、空間建立更深的關係,說出自己獨到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辦】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現場主持】呂慈芸
【行政聯繫】呂慈芸
【文字紀錄】廖培伶
【照片攝影】吳至鎧
【場地器材】打貓街坊文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