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關於家庭理髮 你不知道的是…芷余理髮專訪

發布日期 : 2023-05-16

 

家庭理髮模糊了生活與工作的場所,也模糊了生活與工作的定義。拉開鐵捲門,對阿姨來說不僅是為了剪頭髮,也是在歡迎街坊鄰居們,到家坐一坐、聊一聊,一起度過一個稀鬆平常的早晨。

 

  市區巷弄不起眼的透天厝中,藏著這麼一家理髮店,沒有晶瑩剔透的自動玻璃門,也沒有繽紛閃爍的旋轉燈,褪色的落地招牌上甚至還掛著幾支拖把,但就是這麼一家不起眼的理髮店,卻讓附近的居民們一剪,就剪了十幾年的光陰,它是家庭理髮店「芷余理髮」。

 

圖一

芷余理髮是藏身在透天厝中的家庭理髮廳       攝/何大貳

 

  芷余理髮由芷余阿姨一個人經營,位於阿姨自己的透天厝中,一樓的客廳平時便是阿姨剪頭髮的工作場所,上面的樓層則是阿姨和兒子的生活空間。

  阿姨是民雄人,國中畢業後因為想要有個一技之長,便決定去嘉義市區的大型理髮院當學徒,阿姨學得很快,一年後就學成出師了。年紀輕輕的她覺得世界很大,應該出去見見世面,因此在16歲那年,她便離開了故鄉,自己一人到台北的理髮廳打拼。

圖二

個性瀟灑的阿姨成為理髮師後,曾經到過各個城市工作        攝/何沛璇

 

  阿姨的個性瀟灑,不喜歡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因此只要在一間理髮店待一段時間,就會在報紙上找尋下一間店。一開始是在台北的理髮廳,後來到了三重,又到了新莊,之後甚至還跑去過台中、高雄等等各式各樣的城市工作。

  阿姨說那個時代的理髮師和客人的關係很緊密,剪一剪頭髮就會變成朋友,再加上當時台灣經濟好,常常下班後便會被客人約去餐廳吃飯、到處唱歌跳舞,甚至也有很多理髮小姐和客人談起戀愛。談起那段「流浪」的時光,阿姨懷念道:「那段日子,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阿姨認識了做生意的先生,之後生下了一名兒子,不過在阿姨三十多歲的時候,先生便因病過世了,因此阿姨決定回到故鄉經營家庭理髮,一方面是為了照顧還在讀幼稚園的兒子,一方面也就近照顧年紀大的母親。阿姨說家庭理髮一個人經營,沒人管比較自由,而且在家裡照顧家人也比較方便。或許也是因為這樣,阿姨說過去那些大型理髮院的理髮小姐們,在大型理髮院沒落後也紛紛經營起家庭理髮。

圖三

為了照顧家人,阿姨選擇回到故鄉民雄經營家庭理髮        攝/莊旻璇

 

  談到大型理髮院的沒落,阿姨認為都是百元快剪惹的禍,百元快剪便宜又迅速,影響了大型理髮院的生意。面對百元理髮的蓬勃發展,阿姨也曾經猶豫過要不要收掉家庭理髮,去快剪店工作,但後來因為快剪店的收入起伏大,而且自己「還是喜歡在家裡剪頭髮」而作罷。

  選擇繼續經營家庭理髮的原因,阿姨沒有細述,但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得知家庭理髮廳藏身於巷弄之中,其實大部分會光顧的客人都是附近的居民,許多客人已經認識了十幾年,累積了深厚的感情,甚至有生病的客人在臨終前,還請阿姨去家中幫他剪最後一次頭髮,「當然會難過,但妳也不能怎麼辦」講到這裡,阿姨感嘆道。或許與這些老朋友的交情,也是阿姨難以割捨家庭理髮的原因吧。

圖四

經營十多年來,阿姨和附近的居民累積了深厚的感情        攝/何沛璇

 

  家庭理髮的工時其實相當長,阿姨每天早上七點就開店,晚上八點才打烊,而且全年無休,看起來辛苦,但阿姨笑著說:「自己只是起得早,就早點開店,因為是在自己家裡,所以沒關係」。

  家庭理髮模糊了生活與工作的場所,也模糊了生活與工作的定義。拉開鐵捲門,對阿姨來說不僅是為了剪頭髮,也是在歡迎街坊鄰居們,到家坐一坐、聊一聊,一起度過一個稀鬆平常的早晨。

 

撰稿/何大貳

攝影/何沛璇、莊旻璇、何大貳

助教/遲柏恩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