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急行軍田野筆記】村子裡的咖啡店

發布日期 : 2023-03-06

時間:2015/11/03上午11:30
地點:星咖啡
對象:陳肖華
訪問者:謝典翰、林裘雅、張育嘉
田野紀錄:張育嘉

在大學路上有一個貨櫃屋,旁邊是一棟舊建築-三興村民活動中心,貨櫃屋裡的擺設很可愛也很簡單,桌上有些簡單的鳳梨加工品。這裡是星咖啡,是陳肖華和她姐姐一起經營的小咖啡店(還有賣些輕食和簡單的鳳梨加工品,例如果醬、鳳梨乾)。特別引人注目的不只是貨櫃屋的外型,還有在夜晚時,漆黑的大學路上,星咖啡是「晚上的一盞明燈」。

原本在外地工作的肖華,在轉換工作之際,得知姐姐想要自己賣鳳梨,所以就回來家裡幫忙,開了這間星咖啡。
但是與她年紀相仿的年輕人,返鄉的卻是少之又少。她有一位隔壁村的同學原本在外面做工程,但是家裡需要有人種田,加上當時工作不穩定,所以就回來種茂谷、柳丁。
「就是一個機緣啦!」肖華說。
如果是在這裡附近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是自己家裡有田可以種。畢竟民雄工業區的薪水也不高,所以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是都到外地工作去了。
「這邊老人自己住的狀況還滿多的耶!」許多年輕人在外面工作、分散在各個領域,並不常回來。「像我們這一輩父母親都還在,所以可能會比較常回來;可是像我爸爸再下面那一輩,可能他們的父母都不在了,只剩兄弟姊妹還住在這裡,就更少回來了!」(註1)
在村子裡,可能小孩就住在爸媽家附近,但並沒有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不過也還是有同住在一起的。當然,也有完全都不住在這裡,只有父母住在這裡,而父母有事情的話也只能從外外地趕回來處理。
不過鄰居間倒是不會太疏遠,時常會互相借問,「怎麼感覺好幾天沒有看到誰了?」或許就會有人知道是出去玩了,或是到在外地工作的小孩家住幾天。

返鄉的青年,大多是家裡有田可種。「沒有田回來也不能做什麼啊,附近工業區薪水也不高。」
或許產業轉型和特色商店是另外一個出路,像是旺萊山或是琪琪優格,抑或是星咖啡。
但鳳梨是個勞力密集的產業,高度依賴人力,除了整地尚可以用機械取代,其他的工作都必須耗費許多人力。也因此,會有許多人在農忙時出來打工。
肖華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打工的大部分都是阿嬤耶,阿公比較少,可能是在自己家裡種田吧!」而且男性在外面打工賺的錢,也會比在這裡打工的女性要多一點。(註2)
三興村裡需要到別人家幫忙的阿嬤比較少,因為自己家裡有都有田要耕作。目前都是從東興村(南華那邊)或是山仔腳的也有。打工的阿嬤們工作的田是會流動的,今天在某甲家工作個三天,明天到某乙家工作個幾天。但若是長時間都需要別人幫忙,也會僱用長工。
在這裡我們聊到農業是否要開放外勞,農業人力不足,或許就休耕,然後進口食物,但食物都用進口的又會受到別人的牽制;但是若只靠目前的勞動人口,又會有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肖華覺得這其實有點矛盾,也有點不公平。
但也並非家裡有田的青年留下來就要種田,可能他們家有田,可是父母也不一定會要求他一定要種田,還是要看不同的家庭。
三興村的農民大多都有自己的土地,若是自己家不種了,也多多少少會轉租給別人,不過多數土地集中在某些人手上的情況卻是沒有。有些人會去向五穀王廟或是台糖租地,面積會比較大。

在訪談中我們還聊到了兩件很有趣的事情。這邊的芒果樹都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呢!「那些都是我阿公那一輩種的噢」,日本政府會配給每戶要種植幾棵樹,如果沒有種成功還會被處罰。「大學路的芒果樹就是以前道路的兩側啊,只是現在拓寬成四線道了。」(註3)
另外也聊到肖華對中正大學的感覺,她說:「有一陣子村民覺得中正與地方有一道牆隔開」,因為進到中正大學裡面有點麻煩,不能騎機車對某些村民來說是一項困擾,村民們也想進到學校裡跟學校有互動。
「之前會覺得有點疏遠,但現在有些學生會走進村子裡,感覺就比較好了!」肖華表示。
而且以前三興國小不是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中正大學裡面,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件事。

在訪談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肖華說:「你在在地,你不知道在地的事情,但是你反而知道外地的事情。因為你會覺得你熟悉的圈子不需要再瞭解了。」
在離開星咖啡後,這句話還在我腦海裡。

註1:肖華在這裡所指的爸爸的下一輩大概是指年紀比她爸爸小十歲左右的。
註2:這種阿嬤們會到外面打工幫忙種鳳梨、種菜什麼的,我小時候我的阿嬤也有去打這種臨時工,而其他來工作的也大部分都是女性。會有這樣的現象我覺得是傳統農村社會男性是家中主要經濟的來源,女性的工作屬於較貼補家用的,所以才會在閒暇時後在外面打臨時工。而這種習慣也一直到現在。
註3:關於日本人在臺灣大量種植樹木的原因,並無統一的說法。有人說是為了街區造景,也有人說是為了國防(有掩蔽效果)。日本人會要求種植芒果樹,或是其他熱帶樹種,是因為他們生長速度快。(取自網路資料)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