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急行軍田野筆記】討論報告-拼圖

發布日期 : 2023-03-06

(附上本周討論糧食XD)

時間: 2015.11.25
紀錄: 梁善淳

分享、爭執、辯論、共識,鳳梨君們,在2015年第一波寒流到來的夜晚,用熱血,為彼此取暖。11月25日,文學院202會議室,帶著各自田調獲得的片段資料,我們渴望拼出這片土地的歷史大圖。

期間,討論到田調遇上的形色困難:「受訪者不願多談」、「非相關人士模糊訪談重點」……等等,大家熱切的發表建議,共同尋找解決之道。比如:當面對非訪談對象插入,並滔滔談論與田調無關話題時,欣怡提出「策略性分配人力」的權宜之計—將小組做人力調度,留下幾人繼續先前話題,其餘夥伴找到原定訪談對象,完成先前規畫好的田野調查;顯淨也提供了自身解決方法—「伺機而動,見縫插針」—順著對方脈絡,找出與田調目標相關處進行提問,舉例說明:若對方提及自己在台南生活,而此次田調目標是了解鳳梨品種,則可詢問對方是否了解家鄉農作栽種情形,有否聽說鄉人種植鳳梨……等等,引導話題轉往自己想了解之處,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田野調查的過程是一種關係的延伸,其實,任何的對象都沒有義務要回答我們的問題,有時表明意向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勾勒出來的理想,能讓彼此進入一種關係的想像中,也就是「我們一起來做吧!」的實踐。但事情那麼簡單就好了,話語的建構本身就是一種隔閡,在思考模式與價值觀殊異的情形下,恐怕你說出的理想和對方的興趣會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此時,用身體和對方做一樣的事、用話語去說出共同的興趣,彼此理解之後帶出一種認同,才會有共同行事的可能。

另一方面田野中看見村落的改變時,我們也提到各自對「公共空間」的看法。明純老師:「當老一代漸漸凋零,那麼,過去的公共空間、人際網絡,還需要被經營嗎?」這段提問使大夥陷入思考。的確,今日許多新興建設、店面裝修,舊有的公共空間均悄悄轉向;然而,換個角度思考,若今日換作自己,當上一代以自身的人脈連結需要,要求無償經營公共空間,我願意嗎?你,願意嗎?或者是經營一項公共空間需要怎樣的條件,他是自然生成的嗎?這是與整體社會的變化有著互動的連帶關係,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探討。

典翰簡要報告了電訪農試所獲得的資訊,提到許多平日鮮少觸及的農業知識,大家獲益良多。例如:我們或多或少知道些水果品種(珍珠芭樂、晶鑽鳳梨、黑金剛蓮霧……),卻極少人知道這些名字從何而來。由農試所的訪談記錄,才知道原來「金鑽鳳梨」的名號採自民眾票選,與小熊貓圓仔如出一轍;其他,亦有開發人自行命名、依據灌溉特徵取名……等多種定名方式,並沒有一套制式化命名系統。另外由於土地、植栽苗等諸多需求而要因應龐大農作花費,因此對農民而言除了農業技術以外,仍需應付多方的經濟負擔。

面對龐大的資料量,鳳梨夥伴們盡力調查、多方蒐集,期盼自滾滾歷史洪流中,擷取片段露水,待有朝一日,得以拼出與你、與我相關的這片土地—三興村的故事。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