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逢徽/撰
五、六十年前,鄉親一提到高格調的家具,都不約而同的指向兼具古老手法和典雅古意的鹿港家具。但是,以一般百姓的消費指標:價錢公道、手工尚可、用料實在、設計實用等方面的表現上,民雄的指物商(日語說法)在傳統家具界,曾享有不錯的評價。
當年,除了民雄本地外,溪口、新港、北港、水林、宜湖、口湖、火燒庄、 後壁庄、大埤、舊庄、松子腳、竹崎、番路、梅山等地的入厝、嫁妝,都喜歡在民雄採買,讓幾近二十家的民雄家具店,幾乎終年維持滿檔,生意興隆。
早期店家送貨都雇用人力貨車,客戶前來提貨都趕牛車。搬一趟貨要披星戴月,長途奔波。聽吳師傅說,曾有鄉下牛隻拉車前來人生地不熟的民雄小鎮,牛,本就有幾分不自在,當嫁妝疊放停當,牛一看衣櫥鏡面貼的一張大紅紙,竟啟動「反射」,拔腿狂奔。本是歡歡喜喜的搬嫁妝,卻演變成一齣「尋牛記」。
過去,人們對各行商家都認人不認商號,自然家具業也不能免俗。像當時民雄街上出現的店家:吳文遠、何再興、蔡朝卿、何醜、石尾、石生、嚴日春、鄭石定、何居仁、蕭防、劉安澎、周萬陶、何進、何國、劉建明、許英雄、陳進元、阿火兮、鄭清河、鄭清泉、阿星兮、何寶堂、劉賓、阿將兮......等,上列師傅中,大底都有師徒或師兄弟的同門關係。
三年四個月的學徒生涯,已成為非家傳師傅的必經歷程。期間包食住、不支薪,平日除了學藝外還要幫做雜務,如果沒有意外,學程結束就可「出師」。此刻,師父會送鋸子、鐵鎚、鉋刀、鑿子等一套必備用具。這些器具不僅是日後謀生的傢伙,也是漫長艱辛學藝歲月的紀念與酬勞,更隱含師父的多重心意。
六○年代家具業的學徒,多數有初中、職的學歷。所以在不包食住,也不支薪的合約下,學程縮成兩年。七○年代,整套不成文的規矩都給攪亂了。由於台灣城鎮大興土木,急需裝潢工,家具店的資淺師傅,在高薪的引誘下離去了,連學了幾個月的機伶小毛頭也給帶走了。這項突如其來的轉折,已透露出傳統家具業沒落的警訊。
以前的人,購買家具的時點,不是入厝,就是嫁娶。平常的日子花錢買家具者並不多見。入厝家具最常見的有:神明桌(頂桌)、八仙桌(下桌)、吃飯桌、椅條、菜櫥、家境寬裕的家庭也購置四張學士椅、兩張茶几。嫁妝都從衣櫃、鏡台、梳頭桌、面桶架、一對圓椅、桌櫃、事務桌、木箱等項中做斟酌。入厝、嫁娶的室內裝設,常帶來「打眠床」、「釘天花板」的外包商機。
農曆八月到翌年三月,是家具業者的「大月」,四月到七月屬「小月」。因為台灣民俗有「避歹九」的說法,所以九月也列歸「小月」。
傳統師傅製造家具,都採行包工計件方式,一件家目從設計、選料、製作,自始至終都由專人獨立完成。最後的上漆才由老闆親手代勞,這樣巧安排,似乎有成品驗收、成績考核的用意在。
農曆五月初七要祭拜「魯班」祖師爺,這是家具業者的老規矩。談到規矩,師傅對各類家具的尺寸,都要講究「文工尺」的「好字」。「文工尺」長一尺四,大凡七寸的倍數都屬「好字」。高度不符者,可用磚塊墊高。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師傅是奉行不悖,顧客也約定俗成。
廳堂上的頂桌、下桌、學士椅、茶几是製作難度較高的家具。它複雜的線路都靠手工完成。至於「茄冬入石柳」的雕刻部分,都向台南雕刻坊訂購成品,回來組合。彎角細部的三角榫,也有不易克服的難處。上琉球漆(ウルシ)要使力撥匀,保持光潔,所以,常在夜間適當的溫度下施工。為了避免塵埃、污物的沾黏,要選在沒有污染源之處,且要掛起微濕的蚊帳,還要留心避開水滴。 這些龜毛要求,也只有細心、耐心的師傅才能勝任。民雄的師傅中,阿向兮、金生阿、何進、阿將兮等是熟習此道的佼佼者。至於普通的上漆工作,先用水添加色料做底,再塗酒精漆,乾後用砂紙磨平,覆以金漆平刷就告完成。
傳統家具都用實木製成。一般家具都採用珍貴的台灣檜木,為了突顯木料的優良特性,通常板料用ベニヒ,角料用ヒノキ,椅條用楠木,才得有完美的成品。
一般家具師傅都是學徒出身,他們從小(十幾歲)拜師學藝,耳濡目染中,早已習慣服膺「忠於人,忠於事」的工作態度。大月接的工作多,趕工時,一、兩天不曾闔眼是常有的事,他們不會趁機要求調薪,也不倦勤告假,只希望順利完成,多賺幾個錢。過度勞累往往會造成意外:曾有位劉姓師傅,在極端疲累的短暫昏睡中,右手持鎚,左手握鑿子,無意識地將鑿口戳入大腿上。
純手工製造家具頗為耗時,一座長四尺二,高六尺三的大衣櫥,熟練的師傅要四、五天才能完成。如果是線路複雜,多裝飾的「紅眠床」或廳堂上的桌椅,就更加費時了。
年少時走過家具店,總會聞到濃濃的檜木香。何醜是我的親阿叔,十六歲時,就在大道公廟前開設指物商,他負責購料、上漆,家具製造都雇請師傅。猶記得小時候,常常提著空木炭籠,到叔叔家裝鉋木捲屑回家「起火」。叔叔家的店面和屋後都是工作坊,整個住家空間都飄盪著濃烈的檜木香,連「飯斗」裡的米飯也聞得到。聽師父說,他們打赤膊幹活,日間在檜木香裡泡上八、九個小時,全身沾滿檜木灰,皮膚一點也不覺痛癢,洗過澡後覺得全身舒暢。近年來,人們嚮往山區森林浴,享受芬多精;轎車內的芳香劑也有檜木香。已退休的老師傅,他們絕沒想到自己在數十年前,就身在福中不知福地,奢侈享用了半輩子的芬多精。
書名/鄉親憶往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發行人/賴政友
發行者/財團法人民雄文教基金會
出版者/財團法人民雄文教基金會
主編/黃金山
作者/何逢徽、李滄彬、黃金山、張萬居、陳文茂、湯正雄、賴義雄、劉清海(依筆畫排列)
封面繪圖/何逢徽・插圖/何逢徽、黃志能
美術設計/周俊男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