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農侑理髮院

發布日期 : 2021-04-20

何逢徽/撰

  舊農會對面有一理髮老店(現已遷址到進興街)。因為和農會門面斜對,加上五十年前,農會總幹事及屬下男性員工,大都是老店的主顧,所以用「農侑」作為店號。但是早期的民雄人,對各商家、業者的店名,都習慣直接以老闆的俗名稱呼,所以「阿賢兮」,「阿瑞兮」、「阿武兮」,順理成章的成為農侑理髮院三代的代名。

  街上眾所熟悉的理髮老店,除了「阿瑞兮」外,還有「阿胡兮」、「賴兮」、「葉兮」。但是「農侑」才是民雄街仔,擁有八十幾年光輝歷史的一級老店。

  現代頭家「阿武兮」說:「過去民雄街仔的紳士:劉羅生、賴仁居、江弓、何登元、江有階、賴文雄......,都是阮的老主顧。」四、五十年前的理髮,除了店內服務外,也兼庄頭定時定點服務。客人付款的方式也分現付和年金兩種;年金都折合米糧,街內一年一百台斤,農村因為沒有洗頭的服務,所以一年只收三十台斤。就是因為有年金契約的關係,紳士級的客人,大多終年容光煥發、常保青春。據說,現付理髮的江先生,三日洗一次頭,六日理一次髮;所以理髮成癮的他,赴日旅遊前,還想邀請「阿武兮」同行哩!

  舊日的理髮業都採不成文的學徒制。「阿武兮」的徒弟,先後共收有四、五十人之多。修習兩年,免繳學費,學習進程有洗頭、修面開始,各種工夫都先用師傅的頭,給學徒「嘗試錯誤」。如今,出師徒弟都遠走他鄉或自立門戶、其中,「阿月仔」在總統府的福利社擔任理髮師,是前總統李登輝的專屬師傅。她至今不忘師恩,每當師傅往訪,她都極盡所能,熱誠相待。時代改變了,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也有所調整。對於沒有週休,每天約十二小時的工作,又不是什麼高報酬的行業,這對當下的年輕人,缺乏誘因,所以,理髮師傅漸漸呈現斷層現象。

  以前理髮界都有他們通用的專用術語。這些術語是何人所創?何種背景下產生?都不得而知。像挖耳垢叫「探井」,修面叫「落龍」,好客人叫「阿里歐嗦」......,金錢數額與單位也都有取代用詞。

   另外,理髮界也有相傳的特殊飲食保身習慣。隔一段時日就吃些豬血湯,到底吃豬血有什麼保身效果?也都無法說個明白。我想,是和預防「毛髮型胃冀石」有關吧?

  現在的理髮廳,除了靠部份老顧客外,客源的開發是有困難。年輕人習慣跑美容院,節儉成性的民眾,則專找就近的「家庭理髮」。訪談間,正有位莊稼客人上門。他的一臉鬍鬚和滿頭亂髮,在「阿武兮」的刀剪下,不到四十分鐘,鬍鬚刮得乾乾淨淨,頭髮也梳得服服貼貼,臉上的倦容不見了,人也變年輕了,含蓄的得意表情寫在臉上。理髮師天天面對這樣的客人,是一種福分,也蠻有成就感的。

  「上蓋衰剃頭歕鼓吹」。這一句明朝以降的民諺,在平民百姓心中,因日久不實而早已淡忘;但願呂洞賓的慈悲庇蔭,能和正派的理髮業者長相左右!


書名/鄉親憶往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發行人/賴政友
發行者/財團法人民雄文教基金會
出版者/財團法人民雄文教基金會
主編/黃金山
作者/何逢徽、李滄彬、黃金山、張萬居、陳文茂、湯正雄、賴義雄、劉清海(依筆畫排列)
封面繪圖/何逢徽・插圖/何逢徽、黃志能
美術設計/周俊男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30日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