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興村」來到三興村活動中心上課,前半段由中正大學碩士班畢業的黃顯淨分享由他及過去所參與「鳳梨急行軍」的視角如何看三興村,下半場則邀請返鄉青年農夫,留學國外後選擇回到民雄協助家中銷售鳳梨的陳紀穎分享,引領學生能對鳳梨產業有初步的了解,無論是作為消費者或是因求學而居住在民雄的人,如何更進一步認識這裡。
課程:認識三興村(民雄學‧學民雄)
講者:黃顯淨(中正大學電傳所校友)、陳紀穎(星農場-在地青農)
時間:2018年10月21日(週日)上午10-12時
地點:三興村社區活動中心
◎簡報檔下載:請按此
◎課程影像紀錄:https://youtu.be/sINZTYtjMSY
三興村在哪裡?
談及三興村的歷史脈絡,文獻記載三興村舊名為陳厝寮莊,乾隆年間漳州人陳得意拓墾結庄而得名。舊時陳厝寮莊以陳厝寮、後壁埔、埔口、柿子寮、大坪頂、人狗坑、溪底廍仔等合併而成(楊萌芽,1993:49)。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後,陳厝寮與溪底廍、葉仔寮三部落結為一村,改稱為「三興村」(楊萌芽,1993:49)。黃顯淨補充此三個聚落都具有各自的文化及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如溪底廍有早期為了燻煙草葉而建立的菸樓,葉仔寮則切為兩部分,一部分涵蓋在三興村內、另一部分則在松山村內。現今三興村則由此三個聚落組合而成。而今日著重在介紹陳厝寮,因其與中正大學地域最接近,最具密切直接的關聯性。
陳厝寮裡有什麼?
過去陳厝寮裡的舊社區活動中心,因土地權限問題將建築還給地主後已逐漸荒廢,還曾經在活動中心旁設立咖啡店。顯淨分享過去鳳梨急行軍的成員,也經常在咖啡店裡聚會、舉辦讀書會等,但現今屋舍都已被拆除不復見。
由當年顯淨前往此處考察所拍攝的照片來看,內部張貼注音符號表的海報,可猜測當時活動中心內部亦有托育的功能。上圖左下角正在拓印的石碑上寫著「中正大學拓印區」可見當年的地方規劃不僅有大學設置,而是整體的規劃,學校同時也涵蓋著附近的村落,但據校史記載,因經費不足而未完工。
村民常出沒在哪裡?
談及社區居民最喜歡聚集在何處閒聊又或舉辦活動?顯淨分享除了目前所在的三興村活動中心外,也有許多非正式的據點是居民常聚集之處。如:
舜泰柑仔店除了一般常見的雜貨,也有販售農產品
地方產業的據點
「打貓果菜市場合作社」是由農民自行組成的,只有聘一個會計小姐,主要將產品銷售到台北的市場,由於是合作社的型態,所以會將盈餘直接回饋給農民。 談到旺萊山與阿美鳳梨,顯淨半開玩笑說這個地方到處都是親戚,像是旺萊山觀光工廠是阿美鳳梨的兒子開的。阿美本身得過神農獎,事實上當地有不少人得過該獎項,雖然大家都是種鳳梨,但每一位果農對於自家產品的經營方式都有各自的想法。譬如阿美鳳梨的特有品種「玉蘭花鳳梨」,在販售的時候會特別將鳳梨頭削下,避免品種技術外流;而有些果農則認為若品種良好,應該更廣泛的推廣。
三興國小以前被稱作工寮,因為以前發展糖業,所以附近都是製糖用的甘蔗田,現在對面還是可以看到甘蔗。
陳厝寮的地質環境與作物歷史
因為三興村的地質條件不適合種植稻米或常見的蔬果,因此在日治時期的三興村是糖業重鎮,曾大量種植甘蔗,一直到1990年左右,在地方師傅與官方系統技術的帶動之下,適合在當地種植的「金鑽鳳梨」在此地發跡,成為三興村產業轉型的關鍵。 金鑽鳳梨又稱「台農十七號」,星農場的陳憲星與農試所的研究員張清勤合作田間試驗,恰好本地的環境非常適合金鑽鳳梨的生長,因此帶動了整個當地鳳梨產業的蓬勃發展。 台農17號-金鑽鳳梨(取自星農場網站)
不喜歡吃鳳梨,卻從澳洲回來賣鳳梨?
陳紀穎原先在澳洲念書、工作,於2011年回國幫忙家中產業,正好當時網路行銷開始盛行,也思考自己可以資訊科技的發揮所長,利用網路行銷家中的產品。陳紀穎笑著說當時對鳳梨一無所知,甚至也不喜歡吃鳳梨,但既然都回國了,就硬著頭皮做下去。雖然透過網路可以免去盤商的議價,但必須直接面對消費者,也因此了解更多消費者會想知道的專業問題、農業過程,從中建構自己對鳳梨的認識。譬如客人也會問鳳梨為什麼要戴帽子?目的是防曬,曬傷的鳳梨不僅外觀不好看,也會影響果肉品質。田裡為什麼要蓋黑布?黑布上有一個個洞,鳳梨苗就是種在洞裡面,並且減少雜草叢生、也能維持保溼。
除了展現如今對鳳梨的瞭若指掌之外,陳紀穎也分享如何安排種植鳳梨的期程,並透過共同運銷來提升整體的利潤。現在就是種植的季節,一年後會催花,目的是讓每顆鳳梨長出來的時間差不多,期間也會施肥;催花後的半年開始收成,鳳梨生長約需18個月的時間,每塊地也會因此輪作,有效安排每年穩定收成。
談到從澳洲返回三興村的心情,陳紀穎回憶說,其實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離家在外地求學,高中畢業後就到澳洲讀大學、工作,已經離家多年,剛回來確實不太適應,和家人也有許多衝突。但陳紀穎也說,出過國對於新的事物比較願意嘗試,雖然剛開始與家裡的觀念有許多衝突,不過在努力溝通後,家人願意接受新的種植、銷售方式。譬如老一輩的觀念認為水果外型大顆最重要,但現在小家庭多,其實不喜歡太大顆的鳳梨,且只追求大小可能影響口感,經過磨合、溝通,現在才能吃到這麼好吃的鳳梨。
鳳梨的產銷
紀穎從澳洲回來後,隨即架設了星農場的網站(http://www.starfarm.com.tw/),不但可以用來銷售鳳梨,也從網站上接到一些電視節目的邀約,當外面的消費者想認識星農場,網站就是一個最直接的入口管道,對星農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談到產銷過程,若不是自己在網路行銷、或直接在產地路邊賣,部分農民會選擇整車送去給大盤,由大盤篩選分類出不同價格,這對農民而言較省時,不需花時間做分級包裝,但價格就只在現場看外表決定。另一部分會選擇透過合作社運送到拍賣市場,透過此種模式,承銷人因為吃過、或是得到客人的回饋,知道某家的品質良好,就可能願意用更高的價格收購(箱子上除了合作社,也會印上每一個農民的代號,拍賣價格就可能因此產生差異)。
合作社對農民的另一個好處是,合作社的上級單位可能是農委會、農糧署等農政單位,會定期提供上課資訊、最新用藥資訊,甚至會請拍賣員分享最新市場趨勢,而農試所也會提供正確的施肥觀念。
為何合作社選擇送到台北販售?因為台北的市場大、承銷人多、時間比較長,其他市場譬如台中、雲林西螺也有,但每個市場有不同的優勢品項,如雲林是以蔬菜為主。此外,嘉義的鳳梨也有外銷中國、日本。
對鳳梨的疑問
關於品種的選擇,星農場目前種植最多的是金鑽鳳梨、其次是牛奶鳳梨,也有一部分土鳳梨供旺萊山做鳳梨餡。曾經種很多的蜜梨量現在產量很少,被淘汰的原因是他不容易儲存,遇到大雨就容易壞,但蜜梨口感非常好,有酸有甜也有鳳梨香。
被問到如何分辨分鳳梨的好壞,紀穎簡單說明,以外觀而言,「有頭髮、有身體」的,就算是一顆完整的鳳梨,缺頭髮、或是身體有駝背,就較次級。更進一步檢視,會以一支類似軟管的東西敲打,敲出打鼓的聲音便是所謂「鼓聲果」,鼓聲果是大盤商和小販最喜歡的,因為可以放比較久;敲出紮實像在打手臂的聲音則是「肉聲果」,較不耐儲存,但並不代表較劣質。肉聲果在產季剛開始時的口感會比鼓聲果好,肉聲果充滿水分,鼓聲果的汁比較少。
民雄鳳梨的優勢及種種迷思破除
陳紀穎認為民雄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最原始的栽種技術,全台遍布各地的金鑽鳳梨,都是從三興村出去的,而適合種植鳳梨的土質、地理環境亦是本地優勢。加上本地有許多農民對於鳳梨品質有嚴格的要求,所以民雄的鳳梨並不輸其他的地方。
適逢今年價格不佳,有些人質疑是政治因素阻擋外銷,事實上因這些年鳳梨價格好,有更多農民投入種植或增加種植面積,加上大雨讓鳳梨品質下滑,才造成採收不及、產量過剩。紀穎認為不怪政府,而是農民喜歡一窩蜂地種植。
至於「直接跟農民買比較便宜」的迷思,紀穎說明,農民直接銷售的鳳梨是經過挑選的,不像大盤的鳳梨品質參差,附近路邊買的鳳梨每攤口感也不同,某些便是經嚴格挑選,作為品牌經營;另一方面,顯淨補充說明,經過大盤、中盤層層剝削的鳳梨,農民的獲利是非常稀薄的,並不是合理的價格,因此「直接向農民買」是減少剝削、不佔便宜。而合作社也一直宣導分級包裝,不矇混不良品拉高價格,既維持品質好的能賣高價,也讓大家各取所需;不願花時間分級包裝的,就找大盤一起賣。
再談到農民的專業知識,許多人會誤解務農的農夫知識水平不高,但其實在三興村種鳳梨的年輕農民學歷大多是大學以上,至於回鄉種鳳梨的理由,消極因素大概是回來接管家業,但撇除此點,其實大家都有各自的專業知識。像旺萊山及琪琪優格,就有紀穎的兩位堂哥所研發的品種,他們在學校中吸收農業專業知識,學會自己進行研發配種的工作,扭轉一般人對農民的刻板印象。
影像剪輯/洪育增
文字整理/黃晴雯、曾志桓、廖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