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好收庄裡的人與家族

發布日期 : 2022-03-28

漫步豐收村好收聚落,可以發現庄內兩間古色古香的祠堂、宗祠,還有一棟非常華美的洋樓。三個地方可以一窺好收村民早期的社會關係與人際網絡,也能從中知道豐收村為什麼會很豐收的原因。

陳氏祠堂
清領時期,至好收開墾的先民們,為了凝聚彼此的向心力、共同開墾,除了在村內興建廟宇,也設立同姓宗祠。位於五穀王廟旁邊的陳氏祠堂,奉祠遠祖陳仁及開臺祖陳青山,是庄內陳姓村民聯絡彼此感情的重要空間。陳氏祠堂原名為「追遠堂」,有慎終追遠的意思在。祠堂建立的時間已久不可考,但根據宗祠早期資料之記載,追遠堂原是在今五穀王廟址,追遠堂建立時間應該比五穀王廟早。

 

林姓宗祠
林姓宗祠是以家族為中心建立的祠堂。好收林家於清領時期(乾隆年間)渡海來台,來台的第一代祖先林友仁住在苗栗通霄,其後林家第二代因風水考量而遷移至嘉義民雄。好收林家的第三代林安國和第五代林三秤分別於清朝當過資政大夫和總鎮台,都是官階相當高的清朝官員。

據豐收村土地公廟廟碑記載,福德正神神像戴的帽子,是林家第五代林三秤當官時奏呈咸豐皇帝而來的「宰相帽」。
 

陳實華洋樓

過去居住於陳實華洋樓內的陳家,是民雄地方的名門望族。陳家祖籍福建漳州平和縣,陳家的祖先來台後幾經遷移,最終落腳於豐收村的好收聚落。之後陳家又往上開墾,在現在中正大學所在的三興村又形成一個新的聚落—陳厝寮。由於當時陳家的大房住三興村,所以整個家族所祭祀的陳家祠堂也建於三興村。由此可知,剛剛所介紹的陳氏祠堂並非是陳實華一脈所祭祀的祠堂。

陳家當初會興建陳家洋樓,是因為陳實華的長子陳聯彬是個醫生,本來就在當地執業,為了讓診所跟居住的地方有所區分,才蓋了現在的陳家洋樓。陳家洋樓的建築風格類似於台南州廳、台中州廳,為辰野式風格。據說建陳實華洋樓與建總統府的工人是同一批,所以這兩棟建築的外觀都是紅磚與灰白飾帶相間。從洋樓外觀即可知,陳家是相當富有的家族。陳家之所以富有,與地方開墾之間也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是陳家在三興村發展糖業所累積下來的財富,另外則是好收圳路的建設。水資源是生存的必需品。在康熙年間,好收庄的庄民自葉仔寮引三疊溪水灌田,興築了好收圳,據說好收圳就跟陳實華有關。灌溉除了靠水圳外,還會有些私人開墾的埤塘或是水道。據陳家後代指出,在日治時期陳實華又成功的引出另一條水道,並向使用者收取費用,也因此增加他的財富。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