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逢徽
詩/詹錦璞
本村由舊時的社溝、瓜州、原吉仔、竹圍仔、魚藔仔、鴨母藔仔等部落合併而成。清朝時屬打貓南堡。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改屬打貓支廳打貓區。大正九年(1920年)改隸民雄庄青埔保。民國42年始由菁埔分離,命名「中和」。
中和沃野稻花香 芭樂蕃茄品最良
嘉大校園添勝景 提昇文化賴宏揚
本村由舊時的社溝、瓜州、原吉仔、竹圍仔、魚藔仔、鴨母藔仔等部落合併而成。清朝時屬打貓南堡。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改屬打貓支廳打貓區。大正九年(1920年)改隸民雄庄青埔保。民國42年始由菁埔分離,命名「中和」。全村面積2.22平方公里,人口1051人。
社溝庄、原吉仔、鴨母藔仔,清朝時是打貓社社域的土地。瓜州在社溝之西。魚藔仔二、三十年前有一大埤,長年養魚也栽菱角,南邊的相思樹林曾經是白鷺鷥的棲息地。這一帶現已成為嘉義大學民雄校區的西邊校地,建有音樂系、美術系的教學大樓,部分地面經過造景已成為起伏有致的美麗校園。東北角的農地,也趕在二十四年前興建新社區。八十六年創建的民雄鄉立托兒所也在區域內。鴨母藔仔於七十年代起逐年開發,建有協志高職的教育研習中心、天使幼稚園和少數別墅住宅。倘徉其中,隨即傳來花香、鳥語和綠樹的清新。
保安宮是村內主要廟宇。當初先民由福建白礁分靈渡海來台,建廟之前帝爺都由爐主輪流供奉。三十三年美機空襲,炸彈不偏不倚地落在何村長舊宅大庭中(當年村長才六歲),炸彈落地未爆,村民咸認是帝爺威靈顯赫才得化險為夷,左鄰右舍無不感激涕零。三十七年庄內父老倡議,利用日據時代講習所的舊料,由村眾醵資創建。八十一年正式成立管理委員會,翌年辦理廟宇立案爭取免税登記。八十六的信徒大會議決重建。歷經兩年半,在十方善信踴躍捐資兩千萬元,於千禧年十二月順利竣工安座。保安宮廟地廣闊(共七百多坪),除了巍然的廟殿外,東側有村活動中心,環境清幽,廟前廣場可供青少年活動筋骨。
水流公本是百多年前在大排撈起的無名人頭,村裏善心人士出資建一小廟,原擬供奉骷髏於廟內,只因不合民俗而作罷,終由神像雕刻師雕成水流公,供奉於此,骷髏和村民撿拾的無名遺骸一併集納在神桌後。大排修築完成,葉俊瓘先生捐地三十坪,保安宮管理委員會籌資一百三十二萬重建,於八十五年四月吉置。之前也經由乩童宣示水流公誕辰。現在水流公廟環境清靜,原可成為長青族的交誼站,乃因離庄過遠,也不像豐收水流媽般有六合彩信徒的奉敬,人潮不易匯集。維護和燒香點燭都仰賴保安宮管理員兼代。
本村居民何、王兩姓居多。原吉仔則以同宗的蕭姓為主。村民知識水平整齊,所以擔任公務者為數不少。
中和村的田間作物以水稻為主,芭樂、蕃茄處處可見,澎湖角瓜零星散布,行道、觀賞樹種的栽培已成農民的另類選擇。村內農田水利不及菁埔,灌溉水圳幾乎是「看天」供水,因此農戶都自掘小井自力救濟,乾季水量不甚豐沛,致使抽水用電成為沈重的成本負擔。
社溝路是中和村、中央村、平和村進入民雄的主要幹道。高速公路的錯誤設計,硬把通行幾百年的既成道路攔腰切斷,經過多次的陳情抗議,換來的折衷方案是:在原路南三十公尺處,開三米寬二米高的小涵洞,將就將就以平息眾怒。現在高速公路東的社溝路是十五米的寬闊大道。行車駛近高速公路時,須向左慢行三十公尺,再來個攸關生命安全的「停、看、聽」然後提心吊膽的避開對方行人和來車,小心翼翼地通過小涵洞,如遇對方喝酒開車或生手上路時,真是險象環生。雖然後來也做了不少補救措施,地方民代也猛開支票,但終究是中和村民的遺憾, 也是民雄人的一次挫敗。(何逢徽)
書名:說咱民雄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建會、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發行人:賴政友
發行者:財團法人民雄文教基金會
出版者: 財團法人民雄文教基金會、民雄鄉公所
主編:黃金山
作者:何逢徽、陳文茂、黃金山、(民雄詩社題詩)
美術設計:周俊男
出版日期:九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從屬系列:民雄文教叢書【6】采風系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