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筆記】打貓社造學院─返鄉青年的社造困境與突圍

發布日期 : 2024-01-18

講座:打貓社造學院─返鄉青年的社造困境與突圍
講者:蔡順仁(影像工作者)
時間:2023/12/03(週日)10:00-12:00
地點: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影像紀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tkRQ-pyjI


最陌生的故鄉

蔡順仁是一名資深社區影像工作者,推動社區影像紀錄近二十年,協助大大小小的社區以影像形式凝聚情感、保留回憶,日常工作的夥伴都是社區民眾,在形形色色的社區中打滾,經過近二十年磨練,他學會了更多溝通技巧,也學會如何避開地雷,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尋找認同,沒有什麼事比這更重要的。蔡順仁來自東石海邊一個小漁村,從小父母就告訴他,寧願在辦公室吹電風也不要在海邊搧海風,在他從小生長的地方,父母辛苦工作就是為了讓孩子出去,不要留在家養魚,「離開好像就是在尋找自我,但越用力找越找不到,現在回想,不富裕的海邊生活,現在看起來是很富裕的生命經驗」蔡順仁說道,眼中掀起波光粼粼。有一次,大學通識課要他回家做個人生命史,蔡順仁才驚覺根本對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一無所知,當時作業內容需要拍攝一些小作品,在訪問村民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跟土地的連結正在斷掉,「我不是真的我,這是失去家鄉人的認同,也失去自己的認同」他神色凝重地說著,也正是透過這次功課,他開始有了考音像紀錄所的想法。

 

去蕪存菁後的影像本質

經歷一番苦心研讀,蔡順仁順利考上了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埋首課程之中,他捫心自問如何發現自己想要的路,並思考紀錄片能否改變任何事,對這件事情充滿疑惑的他決定試驗看看,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探討影片作為一個工具,能做到什麼事情?於是他與三五好友決定策劃一場熱血的探索之旅,打算去一個沒有媒體污染的地方,去那邊拍影片、放影片,一番思索之後,他們扛著一大堆攝影器材,出發到民風淳樸的蘭嶼,打算在原始的文化樣貌之中,探尋影像本質的意義。剛開始,這群熱血的大學生漫步在村落中,拿著攝影器材四處蒐集不同素材,並運用所學所知將素材迅速產出成一支頗具水準的簡短紀錄片,直至在播放時,門可羅雀的放映現場才將他們拉回了現實。初嚐失敗,他們沒有放棄,持續在島上進行田野調查,終於,他們有天在寄宿的教堂中遇見了一個意外上門的年輕人,他們協助他剪輯之前在達悟族大船祭拍攝的影片,之後在活動中心播放,影片很粗糙,沒什麼技巧含量,但現場觀看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領悟到簡單的一支影片,沒有經過剪輯,也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素材,滾動群眾,刺激思考,蔡順仁開始反思,我們的專業到底滿足了誰?為了什麼?


社大的啟蒙之路

蔡順仁笑著說原本自己夢想著當走紅毯的導演,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後,發現自己更沉浸在教學及傳授上,「紀錄片需要時間拍好,短則一年三年,長則五年十年,才有辦法跟大家解釋問題,但很多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許多聲音一直沒有被傳達出去,但教學這件事不用等。」他語重心長地向聽眾解釋道,因此他加入了社大的影像教育小組,尋找自己的理想,希望透過影像教育感染學生,驅動他們回去社區開展行動。社大經驗讓蔡順仁學習到很多,他得以用初學者的視角重新審視影像教育的本質,從中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在過程中,也有了全新的感受及體悟,最初以為自己是去教書的,直至後來,才發現其實也是去學習的,這般雙向的互動也一直持續到現在,是他認為社區影像教育之所以迷人的所在。在推動社區影像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許多挫折及困境,受同業數落、與長官斡旋、被社區質疑,經歷過一切,反而越挫越勇,他找到了專屬於自己的一套方式,與各個主體有效溝通,一場場成功的計畫也為他找到了堅持的理由,從雲林社區奧斯卡數位漫步地圖到真正有影影展,他將話語權交給社區,讓社區自行決定想講什麼、要講什麼,透過展演及講述的過程,社區民眾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並反過來透過「記錄」這件事重新學習有關這片土地的事情。

 

營造自己理想中的嘉

在獲得各地社區的成功之後,蔡順仁回到了嘉義朴子,加入了朴子數位漫步計畫,運用了不同以往的方法,帶給社區民眾耳目一新的學習模式。相較以往由社區決定發表內容的路線,蔡順仁主動調整方向,加重在地文史及知識傳遞的分量,推行了略懂略懂小講座、內部影像讀書會、讀書會工作坊等活動,讓參與其中的社區居民能夠在交流不同作品、知識時,激盪出不一樣的想法,學會如何相互分享、引動。除此之外,他也與在地學校長期配合,開設地方學課程,並設立國家文化記憶庫、學校社區共讀站,另外,向合作的台南藝術大學、靜宜大學、大葉大學爭取課程結合的機會,讓地方文史能夠被完整地留存、傳承,讓教學走入現場,從現場帶回想法,再讓想法影響現場。蔡順仁跟聽眾們分享,每個地方都有本難唸的經,尤其從事地方文化工作更是如此,時常發生如地方之間不同的勢力拉扯、民眾嚴重缺乏自我文化認同等問題,但最重要的是耐心觀察,找出每個人的異同,並加以溝通、串連,地方才有改變的可能。為了更順利地推展朴子、東石的發展計畫,他與大量外部社團密切配合,期望透過相互合作,開展更多外部資源,為在地人提供更精彩的活動。一路走來,蔡順仁不忘初心,教會社區如何訴說,引導居民產出創作,為社區梳理、保存各式不同的珍貴文史資料,帶領社區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展現姿態,對他來說,這塊土地不乏一群為了更好的家鄉而努力的傻子,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生活著,還有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主辦】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
【行政聯繫】管中祥、廖培伶
【影像紀錄】劉伯威
【文字紀錄】王柏綸
【場地器材】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