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筆記】打貓社造學院─地方組織的發展與可能

發布日期 : 2024-01-18

講座:打貓社造學院─地方組織的發展與可能
講者:吳盈慧(台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祕書長)
時間:2023/12/02(週六)10:00-12:00
地點: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影像紀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j7Y904BMg


用真摯情感照亮田野

「我覺得做社區營造就是要喜樂、要有幸福感,如果做到後面,大家覺得很憂心忡忡或者是滿面愁容我覺得那就是方法弄錯了。」一開場,吳盈慧徑直站上台,以她從事20年社造工作的心得總結為開頭,直截了當地與大家分享社造工作的酸甜苦辣,她的神情自信且口吻直率,語氣平穩、富有說服力,身為嘉義人的她充分地將專屬於這塊土地的熱情及親和力展現無遺。吳盈慧說自己從小一帆風順,很會考試、很會唸書,學歷無縫接軌,一路讀到研究所,一切順應父母的期待,因此社會啟蒙很晚,後來在研究所中,有一次教授情緒失控打了助理一掌,系上開始了相關運動,她才理解到何謂反抗意識,而這堂「寶貴的課」甚至害她差點被學校退學。出社會後,吳盈慧先後在立法院及公關公司工作,她從最初的自我懷疑,到後來歸零自己,並開始反思該用什麼方式讓各界的力量及聲音能好好的說,深入審視各種活動背後的意義及目的。直至民國92年,吳盈慧正式籌組社區營造協會,脫離既有體系及框架後,她首要感覺到的是:「從事NGO工作是一種恩賜!」不僅可以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也可以用雙手來實現對自己的承諾,這樣的自我兌現,她一做就是20年。

 

為田野施下合適的肥

吳盈慧認為社造沒有所謂一步到位,過程一定會經過很多挫折、反思、沮喪,這樣才是健康的,談到這,吳盈慧與大家分享第一年做社造中心時的挫折經驗,當時與社區代表坐下來談了三個小時,其中充斥各種單向表達及質疑、嗆聲,社區質疑協會是否真的有能力輔導,吳只找到了機會說了兩句話:「我叫吳盈慧。」、「謝謝。」回家後的她拼命掉眼淚,感覺十分挫折,然而,後來經過她悉心調查做功課,多次回電求見,最終順利感動對方,聘請對方擔任計畫顧問,才成功解開之間的矛盾,一直到後來的工作,對方都有出力協助。她呼籲大家應該思考如何讓大家在坐下來討論的時候是平等的,運用協作的概念,不同的議題會找到不同的關係人,每個人的角色都是多元的,有時是倡議者,有時是附和者。社造跟人的生活、社會脈動很貼近,對社區來說,我們是要接住他們的角色,每個社區樣態都不同,因此要因應不同的對象做區隔,運用不同的方式處理社區痛點,正因為社區營造一直都在,所以不應該是專業領導,相反地,要退到幕後去,以輔導及鼓勵的方式,陪伴社區往前走。

 

聆聽不同聲音 知曉不同需求

在協會籌組時,吳盈慧一直思考自己該要扮演什麼類型的角色,最終確立了以公共事務實踐為主的方向,希望擔任民間智庫,提供政府研究諮詢,並提供社區與政府一個協力機制的操作平台,大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小到社區等,讓不同的主體能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實踐社區區域發展實作,然而這一切是充滿挑戰的,從事社造必須考慮未來性的問題如:什麼時候需要人才及人力?清楚知道受眾是誰,做這件事跟誰相關?想要影響誰?用這樣的方式思考,壓力就不會很大,因為社造並不是要對每一個人負責,而是對利害關係人負責。政府方面也有許多問題亟待思考,除了分析以外,每個數字背後都有其意義,數據記載若流於績效追求,就可能導致持續發生錯誤的惡性循環。雖然一直都有同仁可以幫忙,但吳盈慧選擇持續站在最前線,透過長期觀察社區社群能量增長狀況,希望讓社區慢下來,慢慢地陪伴,再透過不同方式引動它,做區域式連結、系統性串連。她直言組織非營利團體必須要有企業管理的能力,要會算成本,社會成本、時間成本,審視回收效益有沒有讓你有幸福感、有開心的感覺,並理解每個人都是多樣的,引導每個人說出想法,讓每個人都被看見,讓彼此互相成為主體性的協作。

 

洞悉數據 長出能力

吳盈慧也大方地向大家分享如:共創影響力自我檢測、社會影響力思考地圖、社區社會力評估、社區營造成長自我潛能分析等一系列指標評估方式,這些指標及評測乍看錯綜複雜,因此有許多社區會應付了事,但數據及成效的紀錄,才能讓社區營造中的各主體動向能夠被具體量化,並成為一件有跡可循的事。她強調:「社區營造是一種思考模式」,在過程中,必須跳脫計畫框架及資源補助思維,才有可能在有限資源下迸發更多創意。很多社造計畫剛開始只注重產出,但在產出的過程中,應該好好審視是否有任何微小改變發生,並摸索自己及社區想要的是什麼,這關乎改變的結果及效益,若這股能量能夠延續,就能慢慢地形成穩定且長久的改變動力,讓NGO成為一個品牌。另外,吳盈慧也分享了培力的心得及重要性,她鼓勵青年到外面爭取更多曝光的機會,拉高自己的視野,培養理解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跟政策對話的能力、實踐的能力,透過紮實練習,把能量長回來到自己身上,才有機會帶領社區營造跳脫原本的框架及想法。細數至今以來迸發的所有能量,這一切都源自於吳盈慧在NGO組織中的學習與感受,在這過程中不僅自己獲得養分,也成功讓協助的人們找回光榮及自信,她告訴聽眾:「地球上有兩個世界,一個是被制度所框架的世界,另一個則是內心充滿嚮往、理想、渴望的世界,希望我們都能在這個沒有限制的世界裡不斷相遇。」回首過往20年,她一直站在田野中,無論晴雨,不分晝夜,未來,她將持續在田野中發光發熱,追逐夢與理想,孕育一株又一株碩大、飽滿的稻穗。

 


【主辦】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
【行政聯繫】管中祥、廖培伶
【影像紀錄】劉伯威
【文字紀錄】王柏綸
【場地器材】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