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筆記】民雄城鄉風貌下的美學空間

發布日期 : 2023-09-26

城鄉風貌是人們從古至今一一抽絲剝繭、不斷累積的成果,也是建築物和一個地方產生關係、互動、相互影響後的連結。一樂酒家、日式招待所、七星藥局、民雄市場、國家廣播文物館……都是民雄在漫長歷史中留下的重要資產。

講座:民雄城鄉風貌下的美學空間
講者:吳至鎧、王麒愷、陳世岸
時間:2023/8/23(週三)19:00-21:00
地點:一樂酒家(民雄鄉中樂路14號)
◎影像紀錄:https://youtu.be/V3S85XQbBb8

12

 

吳至鎧:城鄉風貌是人們從古至今不斷累積的成果

七星藥局的第三代藥師吳至鎧,幾年前從台北返鄉後,開始和重構大學路計畫合作,也加入打貓街坊文化協會,投入民雄在地文史保存與研究。吳至鎧認為,城鄉風貌是人們從古至今一一抽絲剝繭、不斷累積的成果,也是建築物和一個地方產生關係、互動、相互影響後的連結。一樂酒家、日式招待所、七星藥局、民雄市場、國家廣播文物館……都是民雄在漫長歷史中留下的重要資產。

 

講座甫開始,吳至鎧先以「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宿舍群」作開場。吳至鎧講解,富有濃厚日式風情的宿舍群,在日治時期其實是作為民雄放送所之官舍,提供放送所的官員居住或是接待外賓。據調查,當時一共有五、六戶人家住在這個宿舍群裡,其中,正對著分局左手邊第一間、最豪華美觀的就是分局長宿舍。

 

1940年代,中國與日本展開軍事對抗後,日本政府希望以台灣作為南進政策的據點,透過電波作戰的方式達到統治目的,因此興建民雄放送所(二戰後作為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對上一代民雄人而言,民雄分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70層樓高的T型天塔,以及放送所門口守備森嚴的站崗憲兵。當時,民雄放送所作為軍事用途的基地,1980年後又一度改隸國防部,門口長期都有憲兵駐守,閒人不得進入,路過此處的居民都能感受到森嚴、緊繃的氣氛。目前,民雄放送所轉變成開放的「國家廣播文物館」,除了保存珍貴的古老廣播器材外,也身負向大眾推廣廣播教育的任務。

 

556▲國家廣播文物館

 

為了配合鐵路高架化,民雄車站也將迎來改建,新建的民雄車站位置,將會坐落在既有車站南方80公尺處。吳至鎧指出,未來,從新建民雄車站出站的旅客,一走出大門口就可以面對民雄消防隊宿舍區。其實,以前的宿舍區遠不止有現存的規模,在靠近鐵道的一側,還設有台鐵員工和民雄公教人員的宿舍區,然而,目前已經被改建成收費停車場,預計未來會變成民雄市場遷市後的新址。

 

22▲民雄車站對面的警察分局宿舍

 

民雄市場歷史悠久,市場內很多設施都保留著歷史的痕跡。民雄市場長年佇立於此,無聲見證民雄每個時期的興衰起落,卻即將面臨的拆遷的命運。

 

日治時期,鐵路是當地貨物往來南北的主要運送方式,因此,民雄車站附近目前仍能看見當時用來囤放農產品、白米的鐵道倉庫,民雄的餐廳「渡對」將一部分的倉庫承租下來,作為展演空間,保存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舊倉庫。吳至鎧擔憂,嘉義鐵路高架化開始動工後,這些倉庫可能會面臨拆除的命運。

 

333▲民雄車站後的倉庫群

 

 

王麒愷:期許鐵路高架化帶來新縫合,在民雄創造另外的公共空間

畢業於台大城鄉所的王麒愷,雖然主要是研究彰化縣鹿港鎮的木工文化,對於民雄的歷史文化卻也相當熟識。

 

王麒愷分享,剛來到民雄,最令他印象深刻之處,就是民雄的咖啡廳密集程度。民雄市區有數家咖啡廳林立,反映出民雄的一大特色——多元的人口流動。「城市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相似的人無法形成一座城市。」 這句話出自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政治學 Politics》,王麒愷認為,用這句話來形容民雄非常貼切,民雄有非常豐富的人口組成,不同背景的居民摩擦出獨特的化學反應,為民雄染上新的色彩。

 

形形色色的人們,也都有各自的生活型態。王麒愷觀察到,在民雄早安公園、市場、藥局等與日常生活較貼近的地點,出現的多是民雄本地人;在咖啡廳、火車站等地方,則會發現更多民雄大學生的身影。不同背景的人,在民雄有各自常去的地點,但是,不管是在地人或從外地來到民雄的人們,都和這塊土地建立了緊密的生活連結。民雄是一座大學城,有三所大學佇立於此,距離民雄很近的大林鎮也有一間大學,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學生到來或離開,為這裡注入許多活力和新能量。從各地來到民雄求學的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利用假日到民雄的咖啡館讀書,或是在民雄街上的市場採購、甚至是每天到民雄街上吃飯,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發展出自己在民雄的生活樣貌。

 

嘉義市區的鐵路高架計畫早已拍板定案,未來勢必會為民雄的地景與生活文化帶來巨大改變。王麒愷認為,鐵路高架化的建設過程,一定會撕裂鐵道沿線原有的地景和建築,但或許也是一個改變與創新的契機,為古老的嘉義城帶來新的縫合。鐵路高架化完工之後,就會多出新的橋下空間,可以妥善運用,為附近住戶打造新的公共空間。他期待,未來民雄可以創造出一個開放空間,讓不同世代、不同背景、不同來歷的居民有對話、交集的機會,進而碰撞出更多故事和可能性,吸引外來的學生留在當地繼續發展。

 

 

陳世岸:「重新認識」舊城市,才能找出新的發展動能

長期關注嘉義舊建築議題的建築師陳世岸,不僅創立了以累積嘉義地方知識為核心價值的平台「Chiayi Wiki走讀嘉義俱樂部」,近年來也致力於推動與嘉義城市、歷史、地圖相關的走讀和書寫活動。

 

在嘉義鐵路高架化計畫尚在規劃時,陳世岸就舉辦過田野調查工作坊,針對鐵路高架沿線的地景做密集的紀錄和調查。陳世岸表示,過去政府在進行交通建設政策時,採用傳統的「清除式規劃」,顧名思義,就是把舊的建築物都拆掉,直接蓋新的房子。近十年來,學者們開始思考,如何在城市重新規劃時,把城市的過去與未來的樣貌互相連結,而不抹滅這座城市長時間積累的風貌。

 

若是鐵路高架化後,鐵道倉庫、平交道等等存在已久的建築都被清除,後代的民雄人又要從何得知這些歷史?「在這個時代裡面,對舊環境和舊資源的認識,是非常關鍵的,這關乎到一個城市或是一個鄉鎮能不能找出新的發展動能」陳世岸說,大家可以思考,鐵路高架化後,新增的空間可以如何規劃?才能使民雄在舊鄉鎮的風采中,創造出一個滿足公共需求的空間。

 

 

【主辦】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仁偉書局、打貓街坊文化協會、慢靈魂咖啡
【現場主持】吳至鎧
【行政聯繫】吳至鎧、呂慈芸
【影像紀錄】李彥霆
【文字紀錄】黃馨慧
【場地器材】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海報設計】李依倫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