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筆記】祭技一堂——祭典外的技藝場

發布日期 : 2022-12-09

本次講座的兩位講者,不僅在每年的民雄大士爺祭典裡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祭典之外,也是產製端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的身上,藏著在現代遍地難尋的紙糊神像與竹藝技藝。今天的講座,就由大士爺祭典法師、紙紮神像工藝家——黃瑞村;與大士爺祭典竹轎製作人、竹藝工藝家——林能坤老師,帶領大家進入熱鬧非凡的大士爺祭典,罕為人知的技藝場。

活動海報

講座:祭技一堂 祭典外的技藝場
講者:黃瑞村(大士爺祭典法師、紙紮師傅
)、林能坤(大士爺祭典竹轎製作人、竹藝師傅

時間:2022/11/16(週三)19:00~21:00

地點:慢靈魂咖啡

◎ 影像紀錄:https://youtu.be/TJQ7eZfgKFc


坐姿大士爺是民雄限定?

在佛教裡,大士爺是由觀音化身的鬼王,原本是沒有金身的,因此每年的大士爺祭典,黃瑞村老師都會用紙糊出一尊大士爺的神像供信眾膜拜,之所以要用紙為材料來製作神像金身,即是希望這尊鬼王能在火化儀式後「請得快、去得快」。每逢農曆七月二十一日上午,大士爺神像就會進行開光點眼的儀式,並在七月二十三號的晚上火化升天,在火化當晚,黃瑞村老師會擔任祭典法師,操持「放焰口」法會,以甘露替鬼道眾生鬆開喉口,方能進食。

一般宮廟普場中的大士爺神像皆為站姿,只有和民雄有關的祭典,才能看見以坐姿示眾的大士爺神像,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關鍵在於大士爺是否被「神格化」,只有被神格化的神像才能採取坐姿。值得注意的是,紙糊大士爺神像的手上掛有手銬的原因,據說與民雄筆架山的鄉野傳奇有關。相傳從前嘉慶君遊台灣時,經過民雄一座筆架山,說出一句:「豎筆架出皇帝,倒筆架出大士」,一位掛著手銬女婢在聽到這句話後,隨即出面叩謝,嘉慶君便封她為大士爺。然而,黃瑞村認為神像上的手銬只是裝飾用途,並無特殊意義或與鄉野傳奇有關聯。

有別於台灣各地的普場,通常在祭典後把大士爺就地火化,民雄大士爺祭典最特別之處在於,在法會結束後,會先由轎班將大士爺移動到距離普場較遠的地方,再進行火化升天的儀式,過程當中,大士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由現年74歲的竹藝工藝家林能坤親手製作的竹轎。


淺談「祭典法師」與「紙紮神像」

黃瑞村老師先簡介紙糊工藝,紙糊神像是以竹為骨,紙為皮,神像扭出的各種姿勢都是用紙成,沒透過任何的牽繩或引線。而要讓紙糊的神像身軀變得堅硬,則需將漿糊摻入紙中,再利用陽光曬乾,如果老天賞臉,太陽曬兩天就能乾透,但只要一下雨,漿糊就會發霉、發臭,吸引老鼠啃食,因此,紙糊工藝是一門靠天吃飯的職業。

黃瑞村說,他天生就是做這行的。黃瑞村的父親是製作紙糊靈屋的師傅,小時候,黃瑞村就會從旁幫忙,他也喜歡塗鴉,或將父親剪下的各種紙貼在牆上。

黃瑞村的師傅傳給他的第一項技術,是如何摺神像的「金門手」,金門手的命名由來是因為這項技術原本是從一位金門的師傅傳給黃瑞村的師傅,故得此名。黃瑞村說,那隻用紙摺出來的手其硬無比,用來打人都會流血。若要製作紙糊大士爺神像,則需至少在祭典前三個月就要著手準備,而大士爺的竹製骨架,正中間支撐全身的竹竿一定要空心,且頭與軀幹的骨架是分離的,只依賴一隻橫放的竹竿讓身體搖晃,如此一來,當大士爺在走動時,雙手才能跟著晃動。黃瑞村也提到,其實讓大士爺頭、身會搖擺晃動的技術,是從民雄發跡再傳到全台各地。

民國106年,黃瑞村被廟方請來擔任誦經師,因緣際會之下被當時任職的法師傳授整法會流程,在將一切都傳授給黃瑞村過不久,法師突然就去世了,黃瑞村遂向大士爺承諾,會接下祭典法師一職,為大士爺服務。兩年後,他也正式承接民雄大士爺廟的紙神像製作師,說來神奇,歷年來從沒有人像黃瑞村一樣,同時擔任祭典法師與神像製作師傅。

黃瑞村師傅


大士爺欽點的竹轎製作人

每年農曆七月十八日,廟方會先用紅紙包裹住紙糊大士爺,再安置在林能坤老師製作的竹轎上,並進行「踩街」遊行活動,這時的紙糊大士爺仍只是一座藝術品,要到二十一日晚上進行開光點眼的儀式後,紙糊大士爺才會正式升格為一尊神像。

在林能坤接手之前,製作大士爺祭典竹轎的工作是由民雄的竹藝師傅蔡江波負責,蔡江波師傅去世後,廟方正在煩惱找不到人選繼承這項重責大任,突然有一陣風將寫著林能坤住家地址的紙條吹落在地,眾人便心領神會,這是大士爺的旨意。

以前的時代,一位拜師學藝的學徒在真正「出師」之前,都需要在師傅的手下無薪工作,食宿則由師傅負責。林能坤老師說,在他還沒出師時,師傅做一張竹椅只需一小時,他卻需要花費四小時的時間才能做好。除了竹椅之外,林能坤老師的巧手之下,竹子也能變成竹凳、竹桌、竹櫃等家具。

有現場眾好奇,師傅們如何看待台灣竹業被進口木材取代這件事?林能坤認為,對竹藝產業沒有太大影響,因為竹製家具有其他材質搶不走的優勢,而全台灣擁有竹藝技術的始終是同一群人,因此竹製家具訂單不會分散他處。

林能坤師傅


找嘸人傳承 傳統工藝亮警訊

紙糊神像工藝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稀少,然而,技藝的傳承卻亮起警訊,黃瑞村坦言,做紙糊神像太辛苦,每到七月,神像工作室就像大火爐,製作神像時必然汗流浹背,現階段根本找不到下一代,而且這些傳統技藝的學習需要投入一輩子,技藝會一直推陳出新,永遠都有學不完的東西。有一些對傳統技藝有興趣的年輕人會利用空閒時間找師傅學習,當作生活體驗,學了一陣子就選擇放棄,不會真正的拜師。

以前的紙糊工藝產業流傳著這句話:「紙若要好,就是要(來自)台南」,只要有關於陣頭、神像等宮廟技藝,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產自於台南的必定較為優質。對此,黃瑞村表示,民雄地區的技術也在慢慢改良,以前的紙糊神像是穿紙製衣服,近年來開始穿布製衣服,甚至很多台南地區的工藝師傅也會來跟黃瑞村學技術。

大士爺祭是民雄地區的重要祭典和年度盛事,而祭典的幕前幕後,是由許多經年累月的技藝積累而成。想一睹大士爺神像風采以及火化儀式盛況的人,不妨明年帶著親朋好友,一起前往大士爺祭典一探究竟!

【主辦】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慢靈魂咖啡、仁偉書局
【現場主持】吳至鎧、黃顯淨
【行政聯繫】呂慈芸
【影像紀錄】黃郁惠
【文字紀錄】黃馨慧
【場地器材】慢靈魂咖啡
【海報設計】李依倫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