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筆記】打開抽屜裡的家庭印象——民雄鄉親來示範

發布日期 : 2022-11-07

※本活動為藝文中心2022「烈風光影 陳聯薰個展——家鄉紀錄者」展覽系列活動。

講座:打開抽屜裡的家庭影像——民雄鄉親來示範
講者:謝侑恩(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 助理教授)feat.劉幸玉、劉秋蓮、何宗燁(民雄老照片提供者)
時間:2022/10/13(四)13:30-16:30
地點:中正大學 藝文展覽室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jB9qYLnokbk 

文/李紀嫻

「陳聯薰個展——家鄉紀錄者」系列講座的第二場,邀請到了南藝大的謝侑恩老師,分享個人化的家庭影像是如何躍上歷史、集體記憶如何被保存,以及家中的老照片該如何正確存放。另外,更是邀請民雄在地鄉民—劉幸玉、劉秋蓮姐妹與何宗燁,述說家中老相本背後的故事。

歷史時光機——回顧鄉民老照片

講座一開始,謝侑恩老師邀請在地鄉民到台前分享。劉幸玉與劉秋蓮二位姐妹拿出珍藏的相簿,黑白的相片貼於紙製的老相簿上,雖然看得出歲月的痕跡,也有幾張相片已被拿出,但大部分相片仍舊保存完好。他們喜愛拍照的父親,讓我們看到了劉家與民雄的故事。

在黑白的相簿中有幾張彩色的照片,那其實是用畫筆著色的,對比現在彩色相片的時代,實在有趣。展現的相片中,更是有幾張明星的寫真照混入其中,還有長輩年輕時互相交換的沙龍照,就如同現代在社群媒體展示自己一般,可見不管時代如何演變,經歷過的青春總有重疊之處。劉姐姐指人老照片

公學校聯絡簿之後,同為民雄人的何宗燁也為我們分享他的老相簿,在何先生講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時,劉家姊妹在照片中發現熟悉的身影,並發覺那竟是他們的姑姑。透過照片中的景象與人物,何先生與劉家姐妹一步步建構起那時代的民雄並認起親來,老照片不僅保留了過去的風華,更將素不相識的人串聯起來,從自己的故事延續為我們的故事。老照片不只構築了何先生家的歷史,更是紀錄了兩家人共同的回憶。

歷史書寫逐漸走向大眾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一切事物,目前所留存的歷史大多是統治者的歷史,是為上位者而書寫,然而,一般人民的歷史應該也同等重要,需要被記錄下來。此概念最早於工業革命後萌芽,勞工階級的出現與其引發的社會問題,促成了公民運動的盛行,與此同時,E.P.Thompson的著作《英國工人的階級》帶動了新社會史的出現,開始將群眾視為有機的整體,突破過去由上而下的歷史,書寫由下而上一般人的歷史成為風潮。台灣的大眾史學首由周梁楷老師提出,並於90年代開始盛行,其著重在出於自身的書寫記錄。

家庭影像的記憶與故事

1992年,哈伯瓦赫提出集體記憶的想法,他表示:「過去不是被保存下來的,而是根據現在被建構出來的。」諸如家庭、宗教、社會階級這類集體框架,都是集體記憶用來建立過去形象的工具,因此,作為一種媒介,紀錄了家庭回憶的家庭影像,它們會觸動記憶並建構出屬於家庭的歷史。而個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更是家庭的成員,並會由家庭框架建構出個人思想與生活。

演講簡報-集體記憶

除了個人,家庭其他成員之間亦會形成共同的回憶與故事,家庭影像所記錄的只能是一個空間時間,但在不同的家庭成員眼裡,同一件事件所代表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記憶,因此,家庭影像不單是一張照片或影片,更可以說是成千百萬故事的集合,這也是影像紀錄比單純文字書寫,更能準確描述當時事件關係的原因。對此,開始有人依據家庭影像來進行研究,家庭相簿紀錄了家族成員的生活時間、地點、事件等等,透過影像及口述歷史,家庭故事慢慢被記錄下來,並作為歷史留存。

家庭影像留存的重要性

家庭與社會息息相關,例如從結婚的照片,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結婚習俗的轉變,不同的呈現方式也會展現出不同的解讀意義。從出生、成長到衰老死亡,家庭影像展現出人類生活經驗的一部分,並可以藉由這些照片去了解社會變遷,不少學者便對此進行研究。另外,家庭也可以展現多重的社會現實,受到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例如金融危機、不同的政策、流行疾病等等。因此,家庭不僅可以了解個人的事件,更可以反向去了解社會面,甚至是國家的政策面,藉由家戶的「小歷史」,從而建構出國家社會的「大歷史」。

建檔、保存、複製、存檔—四步保存老照片

了解完影像對歷史的意義,如何正確保存照片也成為重要課題,當今,老照片已列入文化資產保存領域,而隨著科技愈來愈發達,人們常會將照片掃描後保存至雲端,但是對於紙本相片的保存,僅用數位保存仍相當具有風險,因此,如何保存原件乃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保存老照片,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依據先後分別是:登錄建檔、保存、複製以及存檔。登錄建檔指的是要做好相片的清點,並加上文字說明與編號,將照片的時間與空間勁量標示清楚,以方便後續整理與分辨,但要以不傷害原件為主,因此不宜直接在相片上作記號。

再來進入保存的環節,因為老照片容易產生劣化,像是照片影像褪色、發黏、捲曲、黴害等等,底片則容易發生醋酸化的現象,所以需要先將照片進行清潔:可以使用噴嘴來將上面的灰塵吹飛,並戴手套或用鑷子拿取相片,以免造成污損。再來是對於損傷進行修復,最後是保存保護。過去大眾較無照片保存的概念,會將相片放在塑膠套內頁的相簿中,但事實上,呈現酸性的塑膠套會容易使相片黏在套子上甚至是發黏壞掉,因此,若是家中也有相同種類的相簿,最好把照片拿出來另外保存。

下一步是進行複製,也就是將其數位化,可以使用掃描機進行掃描或是翻拍,最後一步是進行存檔,將相片裝入無酸袋、無酸盒,或是裝入PP、PE夾鏈帶,並將其存放在濕度約50%、溫度20度C左右的環境(例如防潮箱,儘量保持乾燥),以上就是是最理想的保存相片方式。

紙類相簿又應如何存放

嘉賓所帶來的相簿基本上都是紙類的相簿,即將相片貼於紙板上的種類,由於照片已由膠類粘貼於紙板上,並不好取下,強行撕下仍有可能發生捲曲或是撕壞的情形,雖然相較於前面提到的塑膠袋內頁相簿,紙類相簿可以保存更長時間,但仍有裂化的可能,無奈於難以完整取下,只能盡量保持其乾燥並進行翻拍,等到日後,劣化情形嚴重時,不得已再進行破壞性保存。另外,謝老師亦提到,除了相片的保存以外,相簿本身也是很重要的保存物之一,因為他也紀錄了那個時代的記憶,還有各種紙類的文件,諸如國小時的聯絡本、獎狀、工作證甚至是畫作等等,若能完善地保存,都能協助建構更完整地家庭歷史。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