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圳頭祭,祭什麼?

發布日期 : 2019-05-30

所謂「圳頭」,指的是水圳的起始,也是灌溉水的進水口。早期農民若要灌溉農田,必須向開闢渠道的人申請水圳,並定時繳交水租給開闢渠道者。嘉義縣民雄地區主要的灌溉渠道為好收圳,狹義的好收圳早在康熙年間即開築,日治時期由當地仕紳陳實華先生負責徵收水粟維持管理費。

文/林裘雅(中正大學中文系畢,重構大學路計畫助理)

每年的五、六月,是嘉義地區「早冬」(一期稻作)的「尾氣」,也就是穀粒開始飽滿、成熟的重要時刻。上半年的耕耘是否能豐收,就看這個時期稻米的熟成狀況如何了。此時期除了要注意層出不窮的病蟲害以外,水資源是否穩定,也是影響稻米能不能豐收的重要因素。沒有雨,稻米就難以「飽漿」、成熟,但若是雨太多,又會使稻米容易倒伏而收割不易,甚至無法收成。看天吃飯的農民,除了以現有的知識經驗照顧稻米,更仰賴大自然的力量,協助他們安然度過這段時期。因此,每年五月,嘉義民雄地區的農田水利會都會舉辦一個簡單的例行祭祀活動──「圳頭祭」。

所謂「圳頭」,指的是水圳的起始,也是灌溉水的進水口。早期農民若要灌溉農田,必須向開闢渠道的人申請水圳,並定時繳交水租給開闢渠道者。嘉義縣民雄地區主要的灌溉渠道為好收圳,狹義的好收圳早在康熙年間即開築,[1]日治時期由當地仕紳陳實華先生負責徵收水粟維持管理費。[2]好收圳後與其他水圳合併,才成為現在的模樣。好收圳引的三疊溪水,在民雄工作站的範圍內,最西可以抵達民雄菁埔村,全灌溉區計1030公頃,有11個水利小組,使用此灌溉水源的會員,總計3986人。[3]

好收圳的起點位於中正大學的東側門。沿著山腳旁的渠道前行,經過溪底廍,轉進葉子寮(民雄鄉東興村),前往三疊溪上游3829公尺處,就是好收圳的進水口,也是每年民雄地區圳頭祭舉辦的地點。據悉,嘉南地區最早的圳頭祭可追溯至1950年代,在台南新化的虎頭埤壩頂所舉行。1950年代的某一年,因當地雨水缺乏,地方仕紳於是建議設壇乞雨,其後則轉由嘉南農田水利會負責,帶領地方人士祭拜,至此流傳至今。[4]選擇國曆五月舉行圳頭祭,除了因為此時期是稻米成熟的重要時期以外,根據民雄工作站三圳小組組長戴文汖先生表示,圳頭祭若「沒到尾期舉辦會無福」,也就是必須在即將收成之前的這個時間點祭拜才有效,早拜、晚拜效果都會不好。

01

02

 ▲黃色圈處為好收圳圳頭,位於三疊溪上游3829公尺。經緯度:23°33'34.9"N 120°30'01.1"E

嘉義民雄地區的圳頭祭,是由嘉南農田水利會民雄工作站所舉辦。參加圳頭祭的人,除了民雄工作站的站長邱耀賢先生外,還有各工作小組的組長共十一人,以及負責開關水圳源頭閘門的當地居民。考慮到此時為農忙時刻,圳頭祭並不強迫各小組長參加。小組長雖多為年長男性,但圳頭祭當日亦有一位來自梅山鄉的八十多歲女性小組長至工作站與其他小組長敘舊。

圳頭祭所祭祀的對象為山神、水神及天神。然而,圳頭處並沒有祭祀神明的廟宇。眾人祭拜山、水、天神的方式,是將祭祀供品、紙錢置於水閘門上,眾人面向圳頭處舉香祭拜,由民雄工作站站長代表,祈求風調雨順、通水順利、五穀豐收。祈求結束後,把香插在地上,或插在額外準備的裝米容器內。接著,等待十幾分鐘後,就可以燃燒紙錢。整個祭祀活動約一小時,祭祀結束後,小組長們和工作站同仁會進行餐敘,以慶祝祭祀活動結束。此類型的祭祀方法屬於祭祀山川萬物或無主神的模式,原本以禳災為主的圳頭祭,也逐漸轉變成祈福禳災意義兼具的祭祀活動。

03  ▲民雄工作站邱耀賢站長(右二)帶頭,與嘉義區管理處李英華主任及各小組長祈求風調雨順

04  ▲祈求完後,將香插於地上。插香的把數並無限制,也可以準備米杯將香插於其中

當天民雄工作站所準備的供品是五種水果(蘋果、香蕉、葡萄、奇異果、水梨)及各式紙錢。嘉義區管理處李英華主任表示,若水圳源頭會影響較多支流、圳溝,則該地點準備的祭品會比較豐盛,例如他在嘉義工作站擔任站長時,就曾看過當地的圳頭祭準備三牲(雞、鴨、豬),甚至放鞭炮。

05.jpg

圳頭祭祭祀所使用的紙錢,除了一般用來祭神的壽金、刈金(大箔)等金紙外,也有銀紙、經衣(長條狀,印有日常用品,如梳子、衣服等圖案)等祭祀無主神或孤魂的銀紙,更有較少見的「山神土地紙錢」。山神土地紙錢為長條狀,上面印有山神和土地神的模樣。山神和土地神是掌管大地的自然神,也負責掌管亡者墓地。山神土地紙錢不只能用來祈求眾人在山神、土地神的轄區內得以行事順利,也可以讓轄區內的亡者入土平安。[5]

06

 ▲山神土地紙錢

07  上圖中印有日常用品圖案的長方形紙錢即為經衣

08.jpg  上圖中手拿為壽金、地上為刈金與銀紙

當天,幫忙開關水圳閘門的大哥簡淋海先生也來到現場拜拜。簡先生的正職是在附近種鳳梨,他的父親之前也曾擔任開關水圳閘門的工作。民雄工作站為了在大水來臨時,能爭取時間控制水源處的閘門,使洪水不會流到下游影響農作,因此聘僱當地居民就近協助開關閘門。簡大哥提及,他剛開始接任這份工作的前幾年都沒有拜拜,結果機具時常故障、沒電,但民雄工作站同仁一來卻又馬上可以使用。某一年他跟著拜拜後,那一整年機具竟然運行得非常順暢,從此以後他都會來拜圳頭祭,那怕是正在農忙,他也會放下手邊的工作趕來。嘉義區管理處李主任在擔任嘉義工作站站長時,也曾經碰到相似的情形。被問到兒子是否會像他一樣接任這份工作?簡大哥表示,如果兒子會繼續住在這裡再說吧。

09.jpg  ▲左二為開關水閘門的簡淋海先生,左一為圳頭起源地地主翁先生,今年82歲,民雄工作站若需處理圳頭相關事務,都需地主協助。如圖中水泥地即是和地主協調後鋪設,水泥地下為暗渠。   

小組長在農忙時刻中參與圳頭祭,除了能夠與其他小組長交流管理、協調用水的方法,以及農事技術與心得外,也能達成聯繫感情、守望相助的目的。祭祀過程中彼此互相幫忙的舉動,亦實在的體現農民互助團結的頂真性格。

10.png  ▲民雄工作站各小組組長一起燒金紙

圳頭祭顯現出氣候,尤其是水資源的豐沛與否,對農民的生活有深刻的影響。圳頭祭祭祀的對象為山川等自然神,內容從早期的乞雨禳災功能,轉變為祈福禳災兼具。圳頭祭除了體現農民對天地的敬畏與尊重外,也達成了聯繫情感,交換情報等團結互助的功能。

11.jpg

後記:這次能記錄到嘉義民雄地區的圳頭祭,必須感謝豐收村戴文汖先生的牽成,以及民雄工作站的邱耀賢組長、張榮宗先生提供豐收村灌溉區域及水源的詳細解說。


[1]引用自農委會,「台灣農業故事網」,「源遠流長──台灣農田水利圳路史」,附件20,https://theme.coa.gov.tw/upload/files/storyboard/236/a20.pdf

[2] 另有一說是陳實華於日治時期翻修、增建好收灌溉系統。民雄豐收村陳景全先生轉述陳實華五子陳瓊瑤先生說,當時民雄好收有許多人想開渠道引水卻都失敗,只有陳實華成功了。水圳事業的成功為豐收村陳家帶來富裕的生活,現位於豐收村五穀王廟旁的陳家洋樓,即是當年陳家財力雄厚的最佳證明。

[3] 引用自「台灣嘉南農田水利會」,「管理處/工作站簡介」。網址:https://www.chianan.gov.tw/Management.aspx

[4] 戴文鋒、楊家祈〈台江洪氾祭典拜溪墘之研究:以曾文溪流域為例〉,《國家公園學報》2016年第26卷第1期,p20。

[5] 引用自「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資源導覽項目:山神土地(紙錢)」。網址:http://havefun.asdc.sinica.edu.tw/content/repository/resource_content.jsp?oid=4362982&queryString=%E5%B1%B1%E7%A5%9E。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