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雄朋友們】EP155:注意小細節讓生活更安全 嘉義縣職業安全文化推動協會 翁坤明、鄭富賢

發布日期 : 2025-09-26

農業工作的現場多元複雜,職業安全除了天候,也和工作姿勢、農業用藥及工作環境有關,許多身體傷害是長期累積而成,如何判斷是否為職業傷病並不容易。許多農民朋友為了顧三餐,每日辛勤努力工作,也未必會發現自己已經有了職業傷害。除了農民,一般的勞工或上班族,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職業安全問題,在嘉義有一群熱心的朋友成立「嘉義縣職業安全文化推動協會」,推動職場的工作安全,不僅關心工作環境,也非常關注職場安全文化的養成。本集來賓邀請到嘉義縣職業安全文化推動協會理事長翁坤明,以及總幹事鄭富賢,他們既是農夫,也在工廠上班,要來和聽眾們分享,如何讓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安全?

成立協會 提倡安全文化落實生活

長年投入社區工作的翁坤明,發覺工作安全時常被大家所忽略,從民國84年接手公司的職安工作後,心有所感,因而成立「嘉義縣職業安全文化推動協會」,希望能讓大家認同職業安全文化,吸收相關知識。協會內成員匯集職安、消防與環保等相關背景,希望能將自身職安經驗傳承,並推廣給社會大眾。

總幹事鄭富賢目前致力於種植有機蓮藕,他表示,從事有機需要調整「心態」,不能要求要達到跟慣行農法相同的產量。至於當初為何加入嘉義縣職業安全文化推動協會,他提到,退休後的他擔任全職農夫,因為認同職業安全文化,期望將「安全」理念融入生活,因而加入協會。

扶扶手、不看手機 擁有安全意識

「上下樓梯要扶扶手」是嘉義縣職業安全文化推動協會宣傳的內容之一。翁坤明提到,不論在生活或職場中,摔傷在受傷類型內占了八成以上,呼籲大家不要顧慮扶手很髒,記得握緊扶手,「預防」摔傷。他也強調,一旦日常生活中擁有安全意識,若進到職場等環境時,便也會擁有安全意識。

鄭富賢談到,手機現在已成為生活必需品,但需要注意走路不要滑手機,一旦你擁有安全意識,便能克制自己想滑手機的念頭,避免發生意外。「人的行為要從日常建立。」翁坤明還補充,現行職安法令主要規範現場的設施與環境,並無要求人的行為,但「行為」的安全不容忽視,在職場上要落實安全文化,除了依靠個人的力量,更需要有組織能互相提醒。

貼標語有用?安全從互相關心開始落實

翁坤明觀察到,每個發生職災的個案,背後脫離不了職場團隊的運作,若團隊具有安全意識,每位勞工便會因此潛移默化。協會初成立時,翁坤明主動去拜訪長榮大學的謝老師,向老師請教「安全觀察」相關知識,經過訓練後,不用花高成本就能輕鬆落實。他也提出,「貼標語」並沒有太大功效,必須由「人」的行為開始落實,並主動關心對方是否落於危險環境,才能有效預防危險。

在節目現場,翁坤明帶來了一本「交通工具定期保養手冊」,列出公司周遭交通事故熱點等資訊。翁坤明說明,早期基於關心同事安危,他會為同事主動檢查機車狀況,後來更成立三人小組,向同事檢查機車與提醒安全,最後才發展出這本手冊,希望同事閱讀後能擁有更安全的行車觀念。

📻 收聽本集:https://reurl.cc/DqAv3d
🎙 訂閱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EpAjq0
🎛️ 訂閱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Ayp768
🎧 訂閱Spotify:https://reurl.cc/DdVWz6
🔊 訂閱SoundOn:https://reurl.cc/oeWdoM
🎤 訂閱 KKbox:https://reurl.cc/5GYNry
📣 全面訂閱:https://reurl.cc/mGmr6M
🎸 本集音樂】
童安格 - 愛與哀愁
https://youtu.be/PfubeY9X04Q
農村武裝青年 - 予你的歌
https://youtu.be/eZOJclt7onQ
蔡幸娟 - 快樂的出帆
https://youtu.be/zT_GHYplLrg
📻 Podcast收聽】
每週四晚上八點各大Podcast平台準時上線
📻 電台收聽頻率】
大民雄地區 中正之聲FM88.1
👨‍👩‍👦‍👦 製作團隊】
本節目由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中正之聲共同製作
製作人、主持人、節目企劃:管中祥
錄音工程:王翔宥
美術宣傳:鄭綺元
片頭音樂:裝咖人--出庄
片頭口白:江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