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杉哥的臉書貼文上常看見這句話:「風裡、雨裡我在竹仔腳村口等你~您好!我是阿杉哥」。在民雄有兩個「竹仔腳」,一個是興中村的「劉竹仔腳」,另一處是西昌村的「何竹仔腳」,因為「何」是這裡的大姓,才稱作「何竹仔腳」。阿杉哥目前經營一個友善農園叫「五彩崗友善自然農坊」,是私人田園景點,不僅種植無毒的百香果,也提供給大家體驗田園生活的露營場所。本集節目邀請到阿杉哥一翁連杉,和聽眾一同分享他童年時期在民雄竹仔腳的見聞,以及家族在民雄的歷史。另外,他所經營的農園「五彩崗」為什麼叫五彩崗?背後有什麼樣的經營理念?
揭密竹仔腳由來 憶當年農村生活
翁連杉家的村子位於何竹仔腳,過去種植許多竹子,用途廣泛,不僅可以吃竹筍,也能做成圍籬或興建房屋,加上居民大多姓何,有了「何竹仔腳」的稱呼。翁連杉表示,隨著時代變化,竹子不具經濟利益,竹林的景觀已漸漸消失。
何竹仔腳歷經土地重劃,地貌發生許多改變。翁連杉回憶,過去沒有馬路,只能跟別人借路通行,若逢稻米收成季節,要跟鄰居打好關係,才願意讓牛車路過他的地。他也分享,過去養雞多採放養,沒有固定的圍欄,為了分辨是哪戶人家的雞,會趁雞小時候剪雞蹼做記號,才不會抓錯雞,導致鄰里紛爭。
家中人丁眾多 睡前要點「頭」
翁連杉的家族屬於地方大戶,原先祖先是葉子寮人,在1838年遷居至竹仔腳,生了三個男生,其中之一是他的曾祖父,接著他的曾祖父又生了三個男生,到了下一代,他的爺爺又生了三個男生、兩個女生。翁連杉回憶,以前家裡有三、四十人同時一起吃飯,家中壯丁眾多,睡前還會在通鋪上開始點「頭」,甚至記不起姓名,點完才會安心上床睡覺。
接著,他談起自己的叔叔,由於小時候不喜歡讀書,翁連杉的爸爸曾跟他說,如果好好讀書「會當去新港行打馬膠路」,找到更好的工作,不要在這裡「行田岸仔路」,但叔叔卻很固執地堅持留在家鄉,因此村子裡常叫他「牛頭叔」。在翁連杉眼裡,他是正義的化身,遇到什麼事情有他擔著,也會帶著孩子們去嘉南大圳游泳,在炎炎夏日裡格外涼爽,因為擔心被阿公罵,還需小心謹慎,不能被阿公撞見。
翁連杉補充,嘉南大圳的水因為沒辦法流到竹仔腳,過去村子裡種田只能趁晚上偷偷引水,也常因為水源導致村莊紛爭。由於水源缺乏,導致當地人生活較貧困,大家常說在新港讀書,一眼就能認出竹仔腳的小孩,通常沒穿鞋子,書也只用布巾包裹,買不起書包。
回鄉從農 種百香果卻「五彩崗」?
翁連杉現在經營一間「五彩崗友善自然農坊」,談到「五彩崗」的由來,他解釋,因為小時候種田種到怕了,年輕時很早就離家出去闖蕩,直到60歲才回到民雄,因為很久沒從事農業,被二叔說種田是「五彩崗」,決定以此為名。創業初期,他很認真地去農改場上課,開始種百香果,不料一場梅雨季,讓整片百香果園全軍覆沒,後來才知道民雄的排水不佳,並不適合種植百香果。
收聽本集:https://reurl.cc/eM8bWx
訂閱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EpAjq0
訂閱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Ayp768
訂閱Spotify:https://reurl.cc/DdVWz6
訂閱SoundOn:https://reurl.cc/oeWdoM
訂閱 KKbox:https://reurl.cc/5GYNry
全面訂閱:https://reurl.cc/mGmr6M
【 本集音樂】
胡琳 - 我只在乎你
https://youtu.be/dmU9Nd3ga5A
艾怡良 - 那時有你
https://youtu.be/Hf2dy_cuPIM
余天 - 讓回憶隨風飄
https://youtu.be/8ZG-jOn7ZRs
【 Podcast收聽】
每週四晚上八點各大Podcast平台準時上線
【 電台收聽頻率】
大民雄地區 中正之聲FM88.1
【 製作團隊】
本節目由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中正之聲共同製作
製作人、主持人、節目企劃:管中祥
錄音工程:王翔宥
美術宣傳:鄭綺元
片頭音樂:裝咖人--出庄
片頭口白:江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