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退而不休的退休生活
講座:退而不休的退休生活
講者:廖清秀(金興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玉盞(興中社區回收站負責人)
時間:2025/5/3(六)10:00-12:00
地點:仁偉書局
◎影像紀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RHp4x0vxYs
對很多人來說,退休是減法的過程,積蓄會減、健康會掉、接觸的人會少……越接近退休,關於退休的煩惱便越清晰,像塊巨石壓在肩上。然而,興中社區回收站的負責人黃玉盞,以及金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清秀,他們都是「退而不休」的人。辭典裡,「退」有向後倒行、離開的意思。兩位講者眼裡,「退」是改變人生的角度、開拓不同的生活路徑。
跨入退休之後
玉盞姊在頭橋工業區的成衣廠當領班做了26年,見證了工廠的興起與結束。2001年,依賴大量勞動力生產的成衣工廠,轉往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和廠裡其他員工一樣,黃玉盞失去了原本的工作。在工廠工作,其實也讓玉盞姊常常幻想退休後的生活:和老公買地種菜,過閒雲野鶴的生活;和老公開車到處旅遊,偶爾幫忙帶小孫子,但日子往往被現實擰得乾皺。玉盞姊還沒退休,她的婆婆便失智了。玉盞姊退休後,婆婆失智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一不留神人便會晃到馬路上,半夜總吵著不睡覺。玉盞姊苦澀地想,自己的24小時,好像都填沒在深不見底的照護生活裡。
清秀姊年輕時便和丈夫一起做電機的生意,當老闆娘沒想過什麼時候要退休。然而她和老公的生意築基在經常淹水的金世界社區,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大水一來,他們做生意累積的設備、財產,跟著大水一起沖走了。失意下,丈夫收掉了原本的生意,清秀姊感覺自己忽然被推入退休生活。以往人前人後大家都喊她老闆娘,周邊少了這樣的聲音後,她一個人花了好長時間適應。不過轉念想,孩子都大了,她可以實踐以前的環島夢。清秀姊說自己以前完全沒想到社區這塊,想的都是家人,所以剛退休常常和親朋好友遊山玩水。然而,旅遊回家後,總是要重新面對空白生活的空虛。
難關的轉折
玉盞姊照顧婆婆十幾年的時間,最後將婆婆送到養老院照顧。當時有親戚跑到家裡大罵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婆婆,但漫長照護的辛酸,要怎麼說得清道得盡呢?沮喪煎熬時,江厝店廣安宮打開了玉盞姊退休生活的新視窗。玉盞姊說,廣安宮找她當廟祝,她起初覺得廟祝都是年紀很大很大的人,她還年輕,應該受不了廟祝日復一日的工作;不過,但在廟方三次請託後,玉盞姊還是接下了廟祝的工作。廟祝的工作時間很長,從早上五點到晚上九點。地板都已經拖過三、四次了,看著發亮的地板,玉盞姊總感覺當廟祝除了打掃廟宇、折紙蓮花,還可以多做些什麼。受不了單調工作的玉盞姊,在廣安宮開出特別的支線。
當時,嘉義縣政府剛好有個「資源回嘉」的計畫,想交給各個社區執行。於是玉盞姊和社區的一些志工夥伴,開始做社區回收的工作。做資源回收的收入,全數是公益使用,一部分作廣安宮的經費,一部分用來支持社區裡的弱勢家庭。回收站一開始處理的量一個月大概20幾公斤,漸漸地大家看見了玉盞姊的行動,有人主動提供家裡的資源回收物,有人願意用比較高的價格收購,有人願意共同捲起衣袖加入回收站服務。目前興中社區回收站,單就紙類,一個月就可以回收到2000公斤。廟祝和資源回收站的工作,為玉盞姊開啟了不同的人生風景。
清秀姊在卸下老闆娘的身分後,實在忍不了家裡清閒無事的日子,於是又重回職場,到社區附近的金興玩具工廠工作。同時,清秀姊也受當時的社區理事長邀請,加入社區的幹部工作。忙碌的生活,讓清秀姊找回了以前當老闆娘的成就感。清秀姊笑說,在社區工作忙起來的時候,老公也另外幫她新增了一份工作——免錢的看護。
清秀姊說以前都是她在用健保卡,老公的身體很好,健保卡彷彿裝飾用的。她曾想,她老了以後可能要讓老公照顧。然而,七年前清秀姊的老公帕金森氏症發病,從手腳顫抖,漸漸到生活無法自理。清秀姊說老公剛發病時,時常用手拍打自己顫抖的膝蓋,當初自己沒有相關醫療知識,只是碎念老公酒喝太多。清秀姊在說這段往事時,似乎帶著一些淚光,但堅韌的她,總能讓人看到她與生活拚搏的光彩。
清秀姊說她認真投入社區,不是只有付出,社區也給她很多學習、成長的養分。老公發病時,她曾被壓得喘不過氣,也曾埋怨過。然而,社區工作讓她接觸到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基金會提供的課程中,她開始學習如何在照護生活中喘息,同時也更理解老公身上的疾病。清秀姊說自己也從「免錢看護」的工作裡,找到了成就感。
退而不休的意義
玉盞姊是興中村廣安宮的廟祝,清秀姊是金興村忠義元帥廟的乩身,與神靈緊密的關係,讓他們在中年後,感受到更多層次的人生景色,他們都認為神靈信仰引導著人的行為。在廟裡工作的玉盞姊說,廟宇神靈讓社區中形形色色的人,能夠團結在一起;清秀姊說,乩身作為神明的代言人,人格操守要比一般人管理得更緊。兩位講者的工作雖然都與神明有關,但他們都不是靜待神靈安排的人。
玉盞姊說,年近七十,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可以到哪一天,所以就把目光放在當下,充實、快樂過好每一天。清秀姊認為,退休對他來說是卸下扶養子女的任務,但學習、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退休後無所事事的生活,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久了會空虛、會失落,生活裡的滿足、成就感,要靠自己的行動去建立。
【主辦】重構大學路計畫、打貓街坊文化協會、仁偉書局、慢靈魂咖啡、七星藥局
【現場主持】呂慈芸
【行政聯繫】廖培伶
【影像紀錄】邱星瑀
【文字紀錄】呂慈芸
【場地器材】重構大學路計畫、打貓街坊文化協會
【海報設計】李依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