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橋耀明宮沿革誌

發布日期 : 2025-05-27

頭橋耀明宮是興南村民的宗教信仰中心,它的位置在興南村七鄰頭橋十二號,在省道旁。早期耀明宮的位置,在現在凱祥興業所在地,創建於同治八年(香爐為證),原名為池、馬王爺廟,光緒三十二年因開闢鐵路遭拆除,乃油蔡祿、蕭旺樹發起鳩金一百二十圓遷建於現址,為木竹建造的廟宇,至民國二十五年蕭集和、何天誌、盧利乾、金水丹等發起鳩金重建。光復後鑑於廟宇簡陋,由村長黃通樂及何天誌、洪春木、劉羅生等倡議,據資添建拜亭、油漆內殿、及至今日面貌。

耀明宮由於廟宇架構陳舊,況且地目是私人所有,又是路地,於民國八十年七月二十二日,開始運作建廟之事,於八十四年八月四日正式積極成立重建委員會,由第一屆主任委員何發才開始、第二屆主任委員劉德利、連續到第三屆,這段期間勞心勞力,與一些委員前往大陸購買石材、木雕必需品。於八十七年十月一日(農曆八月十一日)動土開始興建,目前更積極籌措動工,經蓋略估算,工程費用數千萬元,數目龐大,又經濟不振,經費仍嫌不足,主任委員呼籲:欲求重建順暢,望十方善心大德,多多慷慨解囊,踴躍樂捐、功德無量。

頭橋

池、馬王爺的靈驗事蹟, 根據村中前輩蔡男口述:早年一位從唐山來的人事,擔著馬府王爺來到耀明宮,暫時借宿,廟祝見到馬府王爺,想要那位人士出賣,那人不賣,隔日清晨,那位人士擔著馬福王爺要離去,在村內一職轉,就是轉不出去,轉到肚子發疼,後來請示馬王爺,是不是要在此定居下來,經過擲杯,連三個聖杯後,那位人士就把馬王爺送給廟祝。有時候村民有事要請示王爺,輦轎在沒人抬的情形下也會起輦,真是神奇,有時輦轎直接衝入水中,鰻魚會捲在輦轎而上。有一次乩童正在賭博,村內有孕婦要生小孩,小孩生不出來,來請示乩童,乩童請不回去,說了一句話,只要把屋外塞住老鼠洞的草引拉出來,自然孩子就會生出來(早期農村房子大部分是土角厝,有些老鼠會在屋簷下挖洞,所以才用草引把洞塞住,防止老鼠跑來跑去),就因說了這一句話,王爺說他洩落天機,罰那乩童跑回家,一頭栽進八仙桌腳縫內,頭伸不出來,嘴巴一直打到紅腫,他的太太一直求王爺原諒他,最後才可以脫身。

日據時代:耀明宮差點沒神明可拜的窘境,因日本政府不准百姓信奉道教之類的神棍、亂教,怕神明被沒收,所以把神明請到江厝店的派出所,可愛的百姓,不怕威嚴的欺壓,有的偷把神像藏起來,就因信仰宗教的力量,耀明宮才可以延續。

頭橋

耀明宮內所供奉的池王、馬王,在村民的心中,池王為大王、馬王為二王之稱,而池王與馬王在歷史上是截然不同朝代的人,池王歸納五府千歲之列,民間對於五府千歲的生平傳說互有殊異。根據使書記載:五府千歲均為唐初名將,曾輔佐唐高祖李淵,而平定天下,池府千歲、謂夢彪、生於隋唐之際,文武兼備、與李大亮、吳孝寬、朱淑裕、范承業結為生死之交,素以忠義報國。唐高祖入關後,五人相率投靠,屢建汗馬功勞,昇化後,玉帝膺封顯秩、整「代天狩」、駐鎮人間、座雍王船、巡狩四方、驅沿逐瘟、共尊五府千歲。而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為池王爺千秋日。

馬王爺又名馬府千歲,根據歷史記載,馬王姓馬名仙池,漢朝雲南人,世代為農,仙池少有大志,身長高顴剛毅武勇,遇蕭府大傅一同代天巡狩,查訪四方,除暴安良。每年農曆九月十八日為千秋日。

當歷史所遺留下來,沒有文字可考時,大多端賴先輩口傳,雖然有所出入,但大致上不會超出神靈所附於的感受,而歷史越走越遠之際,唯有靠著一點點的記憶,凝成共識,唯恐神蹟故事再度流失,僅以簡短事略,以共參考,做為往後有所依據。

頭橋

黃春榮寫於8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