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的政治版圖中,地方議員的角色往往如同默默耕耘的園丁,深入基層,傾聽民意,致力於解決民眾的切身問題。他的身影穿梭於大街小巷,參與著社區的每一個細微脈動。本集節目邀請嘉義縣議員黃啟豪,透過輕鬆的對談,揭開地方議員工作的真實樣貌,以及黃議員在公務繁忙之餘,對於家庭生活、政治理念與本土文化的熱忱與堅持。
地方議員的繁忙日常與多元職責
許多人對於地方議員的印象,或許停留在議會殿堂上的質詢與表決。然而,透過黃啟豪議員的分享,我們得以窺見地方議員在議會開議與休會期間,同樣肩負著繁重且多元的責任。議會開議期間,議員的主要工作自然是參與會議、進行質詢,以及監督縣政的運作,確保行政單位能有效回應民意。黃啟豪議員指出,嘉義縣議會每年分為上、下半年各有一次定期會,每次約一個月,此外還有數次為期一週的臨時會。在有限的質詢時間內,議員需要針對農業、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教育、環保等各項議題提出質疑與建議。
然而,當議會休會期間,議員的工作並未因此停歇,反而需要深入基層,直接面對民眾的需求,黃啟豪說,休會期間行程同常忙碌,有時一早就需要參加宗教慶典,接著是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婚喪喜慶等場合。更重要的是,協助鄉親處理各種服務案件,如基礎建設的修繕、急難救助等,佔據了議員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同主持人所觀察到的,黃啟豪議員經常出現在民雄各式各樣的臉書社團中,親自前往急難現場協助民眾解決問題。為了服務新港與民雄的村里,黃啟豪議員需要不斷地奔波,深入了解各地的狀況與需求。這種深入基層的服務,使得議員不僅是政策的監督者,更是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橋樑。然而,如此忙碌的生活,也使得黃啟豪議員坦言難以兼顧家庭,需要利用零碎的時間陪伴家人,甚至連重要的節日也可能因為公務而中斷。
監督與透明化下的地方政治
監督行政部門是地方議員的重要職責,然而,在嘉義縣這個朝野政黨可能為同一政黨的政治環境下,議員如何有效地進行監督,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黃啟豪議員認為,監督並不僅限於議會質詢的50分鐘,平時透過處理民眾反映的問題,以及在議會開會期間的臨時動議等機會,同樣可以發揮監督的功能。他強調,民意代表是負面的橋樑,隨時隨地都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回應相關議題。
近年來,隨著議會透明化的呼聲日益高漲,透過地方電視台或議會網站進行直播已成為常態。黃啟豪議員表示,這種透明化確實會讓議員感受到壓力,因為民眾可以更直接地監督議員的出席狀況與質詢內容。然而,他同時也認為,壓力也是一種動力,促使自己更認真地履行職責,因為所做的事情都在眾目睽睽之下。民眾對於議員質詢內容的回饋,也給予他許多鼓勵。對於同黨籍議員之間的監督是否會有所顧慮,黃啟豪議員強調,每一位民意代表都是選民選出來的,背負著選票的壓力,必須反映民眾的問題,不論問題的性質好壞,都應該如實呈現。他認為,爭取地方建設經費是縣長的裁量,而議員的立場就是盡力反應民意,爭取地方所需。
文化底蘊與從政初心
相較於傳統著重於硬體建設的地方議員,黃啟豪身上有著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這或許與他的家庭背景有關,他的父親長期支持本土藝文活動。在競選晚會上,黃啟豪邀請到陳明章、王俊傑、董事長樂團等重量級本土音樂工作者參與演出,展現了他對本土文化的重視與深厚人脈。他認為,嘉義並非文化沙漠,而是擁有許多優秀的藝文人才,只是缺乏更多的交流與展現平台。因此,他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搭起橋樑,讓更多在地的音樂人與本土文化工作者有機會與鄉親互動。
黃啟豪的從政之路,也深受早期參與社會運動的影響,特別是在鄭南榕基金會服務的經歷。他對於鄭南榕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理念深感敬佩,這也塑造了他對於民主價值與社會公義的堅持。談及為何投入政治,他回憶起解嚴前後台灣民主運動的蓬勃發展,以及父親參與助選等政治活動的耳濡目染。在台北求學與工作多年後,為了照顧即將退休的父母,他選擇回到故鄉,並在40歲時決定投入地方選舉,他的從政座右銘是「堅持做對的事情,然後用心把對的事情做好」,展現了他務實且堅定的政治理念。
公僕之路的甘苦與前行
擔任民意代表是一份極為耗費心力與體力的工作。黃啟豪為了服務選民,他常常需要長時間奔波,甚至忙到三餐不定,睡眠不足。有時候,結束一天的忙碌回到家,才感受到身心的疲憊。即使如此,並未對這份工作感到後悔,而是抱持著為地方服務的強烈使命感與責任感。他認為,當選議員是自己的一份職責,必須盡力把它做好。
儘管在服務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與不順遂,但黃啟豪選擇以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專注於自己能做的事情。他強調,真心誠意地與民眾互動,盡力協助他們解決困難才是最重要的。而最讓他感到窩心與感動的,是來自選民及時的回饋與肯定。這些支持成為他繼續前行的重要動力。在忙碌的公務之餘,黃啟豪議員也會透過養魚來舒緩壓力。他笑稱自己對養魚有著濃厚的興趣,看著魚兒悠游自在的樣子,能讓他感到放鬆此外,偶爾在社區活動中與長輩們一同歡唱卡拉OK,也是他與民眾互動、放鬆身心的方式。
黃啟豪的故事,展現了地方政治的真實面貌,以及一位年輕世代議員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努力為地方帶來改變與活力。他的付出與堅持,正如他所點播的歌曲《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所傳達的精神,堅守崗位,為民服務,不負所託。
訂閱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EpAjq0
訂閱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Ayp768
訂閱Spotify:https://reurl.cc/DdVWz6
訂閱SoundOn:https://reurl.cc/oeWdoM
訂閱 KKbox:https://reurl.cc/5GYNry
全面訂閱:https://reurl.cc/mGmr6M
【 本集音樂】
鄭智化 - 水手
https://youtu.be/P1JUS4emI2s
董事長樂團 - 眾神護臺灣 (重金屬版)
https://youtu.be/ZbUCL_4eOBo
嚴詠能 - 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
https://youtu.be/gcRIEzJnkcU
【 Podcast收聽】
每週四晚上八點各大Podcast平台準時上線
【 電台收聽頻率】
大民雄地區 中正之聲FM88.1 週四晚上八點首播 週六晚上八點重播
雲林、嘉義、南投、彰化地區 正聲廣播雲林台AM1125 每週日晚上六點半播出
【 製作團隊】
本節目由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中正之聲共同製作
製作人、主持人、節目企劃:管中祥
錄音工程:王翔宥
美術宣傳:鄭綺元
民雄老先覺:曾霈榆
文字整理:黃馨慧
片頭音樂:裝咖人--出庄
片頭口白:江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