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的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園區面積約6.6公頃,規劃主軸以「都市文化公園」為概念,為結合表演、教育、展示以及休閒等多元功能的藝文特區。在本集節目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主任王泊清分享「嘉表」如何成為在地居民的驕傲,以及吸引各地藝文愛好者的魅力所在。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角色與重要性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正如節目中所強調的,是嘉義縣境內舉足輕重的文化機構。更作為嘉義縣的「文化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嘉義縣最主要的演出場館,更致力於協助地方文化團體成長,讓更多人看見嘉義文化的多彩多姿。王泊清提到,表演藝術中心扮演著一個關鍵的角色,希望能引導更多在廟口或戶外演出的在地團隊,能夠提升其藝術水平,最終登上專業劇場的舞台,甚至達到國家級和國際級的標準。這種提升讓現在的演出形式精緻化,同時涵蓋了表演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此外,表演藝術中心也積極提供排練空間給在地的藝文團隊。對於許多資源相對缺乏的表演藝術團體而言,擁有一個穩定且可負擔的排練場地至關重要。透過提供這樣的空間,表演藝術中心實際上成為了在地藝文發展的沃土,孕育著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和作品。這種支持不僅限於提供硬體設施,更是一種對在地文化藝術發展的長期承諾與投入。
扶植藝文發展與連結社群
在扶植在地藝文發展方面,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展現多元的策略。其中一項便是提供「駐館」計畫。透過審查機制,表演藝術中心將園區內的空間免費提供給藝文團隊使用,為期通常為兩年。這項政策對於許多剛起步或仍在發展中的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支持。王泊清強調,提供駐館的目的是為了在這些團隊「羽翼未豐」之前,給予他們庇護和發展的空間。
然而,免費使用並非完全沒有條件。駐館團隊需要提供一定的「回饋」,利用其專業為社區帶來藝文活動,如舉辦工作坊、課程,甚至是小型表演,藉此帶動社區民眾對藝文的認識與參與。這種互惠的方式,也讓駐館團隊得以專注於創作和排練,也促進了藝文與社區的連結,達成了雙贏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對於團隊的地域性展現了開放的態度,即使是註冊在嘉義市的藝文團體,如知名的三昧堂,也能申請進駐。這種跨區域的合作,體現了以文化發展為重的宏觀視野。
除了提供空間,表演藝術中心也透過舉辦各類活動來吸引民眾參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親子藝術節。這個以家庭為目標受眾的藝術節,透過豐富多元的節目安排,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參與表演藝術活動,從小培養他們對藝術的興趣。王泊清指出,親子藝術節與在地知名的草草戲劇節在目標觀眾上有所區隔,前者強調「親」與「子」的共同參與和歡樂。表演藝術中心擁有六公頃的戶外場地,為親子藝術節提供了絕佳的活動空間,讓孩子們可以在綠地上奔跑嬉戲,輕鬆接觸藝文。親子藝術節的順利舉辦,也得益於嘉義縣議會的大力支持,提供充足的資源。
此外,以三昧堂為例,這個以精緻戲偶製作聞名的駐館團隊,其年度特展在表演藝術中心吸引了驚人的人潮,一年就達到約六萬人次的參訪量。許多遊覽車甚至將表演藝術中心和三昧堂納入觀光行程,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觀光景點。不僅提升了表演藝術中心的知名度,也帶動周邊的觀光發展,體現了文化與觀光相互促進的良好效益。為了進一步推動地方觀光,表演藝術中心也考慮與打貓街坊文化協會合作,進行民雄街區導覽,將更多元的在地文化呈現給遊客。同時,嘉義縣政府也致力於改善交通便利性,例如引進 U-bike,方便遊客從中正大學或表演藝術中心出發,輕鬆遊覽民雄。
豐富多元的節目與營運現況
表演藝術中心每年安排的節目數量相當驚人,原則上,演藝廳和實驗劇場幾乎每週都有不同的演出,一年下來大約有近百檔節目。除了邀請專業藝文團隊演出外,表演藝術中心也提供在地學校和非專業團體展演的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在地藝文培育和交流平台。更令人振奮的是,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也透過公開徵選的方式,向全台灣的藝文團隊敞開大門,邀請優秀的節目到嘉義演出。徵選通常一年舉辦兩次,由專業人士進行評審,通過的節目將被納入年度演出行事曆。
值得一提的是,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對於非商業演出,原則上不收取場地租金。王主任認為,既然嘉義縣議會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就應該盡可能將最好的節目帶給嘉義縣民,創造雙方互利雙贏的局面。表演團隊獲得了演出的機會,而嘉義縣民則得以欣賞到更多元的藝文表演。這種「佛心來著」的做法,對於許多經費有限的藝文團體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也體現了嘉義縣政府支持藝文發展的決心。
然而,在地方推廣藝文活動並非一帆風順。王主任坦言,嘉義在行銷方面確實面臨一些困難,訊息傳遞的速度相對較慢。因此,表演藝術中心需要更積極地深入社區和學校進行宣導,如在藝術節期間,工作人員會到各個學校向小朋友介紹活動,並透過聯絡簿等方式提醒家長參與。這種「入社區、入校園」的推廣方式,雖然耗時費力,卻提升民眾參與度和培養潛在觀眾的重要途徑。王主任也強調,藝文文化的培養需要時間和持續的接觸,希望透過不斷的宣傳,讓更多嘉義縣民了解劇場演出的魅力,進而養成走進劇場觀賞演出的習慣。
獨特特色與未來展望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不僅在節目安排和社區連結上展現特色,其建築本身也極具藝術價值,表演藝術中心成立至今已近二十年,融入了閩式建築的風格。除了優良的硬體設施,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也為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實習機會,與鄰近的大學如中正大學、南華大學、嘉義大學和吳鳳科技大學合作,從中讓學生學習劇場運營和管理的實務經驗,對於未來有志從事相關行業的學生而言,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在未來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也將持續推廣在地藝文發展,引進更多優質的國內外節目。王主任也鼓勵聽眾和藝文團體,若有任何希望在嘉義看到的演出,都可以隨時向他們反應,共同為嘉義的藝文環境注入更多活力。王主任自信地表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觀賞體驗極佳,即使是後排座位,視野也可能優於都會區劇院的二樓,且票價相對更親民,鼓勵大家不必捨近求遠,在嘉義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藝文饗宴。
訂閱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EpAjq0
訂閱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Ayp768
訂閱Spotify:https://reurl.cc/DdVWz6
訂閱SoundOn:https://reurl.cc/oeWdoM
訂閱 KKbox:https://reurl.cc/5GYNry
全面訂閱:https://reurl.cc/mGmr6M
【 本集音樂】
林美秀 - 來春
https://youtu.be/CWNypwb_MmI
老王樂隊 - 想要有個避風港
https://youtu.be/-SnHL1scmwU
Céline Dion - The Power Of Love
https://youtu.be/Y8HOfcYWZoo
【 Podcast收聽】
每週四晚上八點各大Podcast平台準時上線
【 電台收聽頻率】
大民雄地區 中正之聲FM88.1 週四晚上八點首播 週六晚上八點重播
雲林、嘉義、南投、彰化地區 正聲廣播雲林台AM1125 每週日晚上六點半播出
【 製作團隊】
本節目由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中正之聲共同製作
製作人、主持人、節目企劃:管中祥
錄音工程:王翔宥
美術宣傳:鄭綺元
民雄老先覺:曾霈榆
文字整理:黃馨慧
片頭音樂:裝咖人--出庄
片頭口白:江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