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雄朋友們】EP124:頭橋有個工業區 斜槓總幹事 陳志誠

發布日期 : 2025-03-11

嘉義縣民雄鄉共有28個村子,每個村落的歷史發展、產業型態及人文樣貌各有不同,鄰近的村子與聚落相互連結,發展出自己的生活圈。隨著城市發展,民雄的不同聚落逐漸產生新樣貌,節目前幾集曾介紹過金興村,隨著頭橋及民雄工業區的出現,有了不同面貌,金興村的成立也和鄰近的興中、興南村有關,過去是民雄傳統聚落頭橋、江厝店的所在,有著豐富的人文與歷史。本集節目的來賓陳志誠,從小在這裡長大,也當過興中、興南社區的總幹事,除了將在節目中分享他從事社區工作的心路歷程,也將分享當地居民如何面對工業區帶來的衝擊。

從環境做起 陳志誠的社區路

「傻傻地一直衝,不知道累。」陳志誠苦笑地說自己做社區的態度,他的經歷十分豐富,曾任興中村、興南村的總幹事,至今仍是北斗村社區發展協會的執行長,另外也曾輔導五個社區評鑑,並參與評鑑過兩個社區。陳志誠表示,早期社區辦活動多採聯誼性質,例如辦桌吃飯等,但他發現社區工作對社區的改變是很大的,因此執行方式從原先的找議員、立委爭取資源,化被動為主動,開始轉而寫計畫爭取資源,使社區運作的靈活度變高。他接著分享,起初社區從環境整潔做起,由於頭橋位於民雄及頭橋工業區之間,居民長年受水汙染、空氣汙染之苦,因而開始嘗試申請環保局計畫,不料連續遞送四次皆被退回,他仍堅持不懈,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政府正視社區的需要。

陳志誠表示,工業區對社區的環境影響甚大,他舉例,在農田工作的居民常被田裡玻璃廢棄物割傷,圳溝也不時散發出惡臭,甚至下大雨時,因淤積常導致淹水,空氣中也不時瀰漫異味。陳志誠更特別提及,社區內失智的罹患率也提高,他懷疑這與工業區汙染有關。這幾年,他透過計畫的經費挹注,執行各類社區培力課程,利用所學知識,一步一步尋找社區的汙染來源並記錄反應,更聯合興中村、興南村、金興村及北斗村舉辦「空汙說明會」,將這些年空汙對村落的影響彙整登報。他提到,當他們座談會舉行到一半時,意外地,社區活動中心後方突然冒出一陣黑煙,讓他直呼「真的沒有騙人」,汙染確實存在於社區內。後來,許多工廠被查到有汙染事實遭環保局開罰,政府也在村莊內架設約一百台的空氣檢測儀,社區汙染自此受官方重視。

逐步推展社福文史 吸引居民參與

當選擇如何進行社區營造計畫時,與其他較重視聯誼性質活動的社區不同,陳志誠選擇從環境逐步推展至社福面向,他表示,會選擇這個發展方式,關鍵在於「環境」較容易讓居民有感,進而鼓舞居民投入社區志工,待人力充足後,再開展失智延緩課程,與社會局、慈濟資源串聯合作。

除了推動社區環境、社福面向的工作,陳志誠觀察到社區活動舉辦地點多圍繞在廟宇,意識到社區文史的重要性,因此開始向地方耆老蒐集口述歷史,配合既有文史資料,找回過去的社區歷史。「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陳志誠感嘆,社區內有許多長輩身懷絕技,過去卻不曾注意到,他曾訪問到社區內一位擁有草繩編織技藝的長者,當他向老人家請教草繩的技術與歷史時,老人家的眼神瞬間充滿光彩,向他分享過去草繩外銷至沖繩的榮光。此外,陳志誠還分享了失蹤已久的義興橋碑尋找過程,起初參照歷史資料無法找到它的蹤跡,於是開始詢問村內耆老對石碑的印象,配合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最後竟成功找回石碑,目前保存在社區活動中心內。主持人管中祥對此感嘆,陳志誠這樣的「柯南」精神真不簡單。

社區寫計畫難題 缺乏文書人才

「什麼計劃進來社區,就寫什麼計畫申請經費。」談到政府計畫補助進入社區的過程,陳志誠坦言,政府的錢往往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對剛起步的社區較不利,以自身經驗為例,直到興南社區參與環境營造比賽得到佳績,才漸漸引起政府的注意。曾擔任多次審查委員的管中祥也表示,政府的經費須向議會、立法院交代,往往會考量社區是否有「能力」去勝任計畫、達到KPI,導致社區的貧富差距擴大,許多社區礙於寫計畫能力較差,難以爭取到計畫,心有餘而力不足。

談到如何改善提計畫能力較差的社區能得到挹注,陳志誠表示由多個社區組成的「聯合社區」,能起到母雞帶小雞的功效,由能力較好的社區輔導能力較差的社區,有機會解決這樣的困境。另外,他也坦言民雄鄉的社區,大家普遍文書能力較差,缺乏年輕人投入,將計畫撰寫與核銷工作委由村幹事或社區內的照服員處理,或許是個解方。

為自己而做 社區工作的起心動念

推展社區工作多年的陳志誠,近年感慨後繼無人,主持人對此也有同感,認為社區工作較難得到成就感,影響年輕人投入意願。陳志誠對此十分有感,當他投注大量心力做社區時,曾被質疑動機不純,懷疑是否要出來選村長或代表,但他認為「現在的付出,是為了以後的路」,他舉例,如今他所推動的老人食堂、關懷據點等工作,是為了到晚年時有人接手,讓自己也能在社區內被好好照顧與關懷。

聽完陳志誠在社區內執行的大小事,主持人讚嘆陳志誠是時間管理大師,不過陳志誠回應,這是他犧牲睡眠時間的結果,白天忙碌於社區工作,晚上還要處理文書作業,在這樣的步調下,平時身體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但只要一過年或有空檔,身體狀況就會亮紅燈,出現多次免疫系統失調問題,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漸漸難以負荷,後來他促成「社區聯誼會」,讓社區間互相交流與成長,培育更多社區人才,也分散他身上的重擔。

📻 收聽本集:https://reurl.cc/ad4GpZ

🎙 訂閱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EpAjq0
🎛️ 訂閱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Ayp768
🎧 訂閱Spotify:https://reurl.cc/DdVWz6
🔊 訂閱SoundOn:https://reurl.cc/oeWdoM
🎤 訂閱 KKbox:https://reurl.cc/5GYNry
📣 全面訂閱:https://reurl.cc/mGmr6M

🎸 本集音樂】
梅艷芳 - 夕陽之歌
https://youtu.be/XnNIPXT9YvE
蘇慧倫 - 被動
https://youtu.be/8JAvWmsX0Lc
伍佰 - 衝衝衝
https://youtu.be/lGF2QrDLXCM

📻 Podcast收聽】
每週四晚上八點各大Podcast平台準時上線

📻 電台收聽頻率】
大民雄地區 中正之聲FM88.1 週四晚上八點首播 週六晚上八點重播
雲林、嘉義、南投、彰化地區 正聲廣播雲林台AM1125 每週日晚上六點半播出

👨‍👩‍👦‍👦 製作團隊】
本節目由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中正之聲共同製作
製作人、主持人、節目企劃:管中祥
錄音工程:王翔宥
美術宣傳:鄭綺元
民雄老先覺:曾霈榆
文字整理:黃馨慧
片頭音樂:裝咖人--出庄
片頭口白:江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