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師个老竹椅仔店

發布日期 : 2021-04-19

何逢徽/撰

  路過民族的文化路下土庫子段,隱隱可見涼風習習的鐵皮棚架下,有位師父在傾斜的專用工作椅上幹活,這裡是民雄碩果僅存的老竹椅店。

  主人蔡江波先生國校畢業後,因家境困難,只好聽從父親「早做頭家兼省本」的交待,放棄升學,拜在民雄竹器師公「竹椅鳳兮」的次子「總明師」門下學習竹器製作。

  師公「竹崎鳳兮」膝下六子,有五位繼承衣缽開竹崎店:長子總順客居斗南,次子總明建置在民雄北門仔,三子總義定居嘉義,四子總東選在民雄保生大帝廟前,總六擇居西安路老家前,過著「求好額無,食飯免煩惱」的平順日子。

  竹器製作可分傢俱和農、畜簍籠兩部門。一般學徒是「食頭家」修習三年四個月完成全部學程。「出師」時師父還會送一套必備用器祝福他,如果提前在三年內「出師」,則無收受用具的禮遇。然而,精靈、堅毅的江波師是「食自己學功夫」,在師父嚴格教導下,花一年半已學貫實用竹藝,十七歲那年順利「出師」,從此,在家自立門戶做「頭家」。

   學習竹器製造,首先要學銼鋸、磨刀、磨鑿子等保養用具的方法,接下才學鋸竹、鑿洞、鑽孔、彎竹、斬面、修竹、入榫等功夫。做「椅頭仔」算是入門初步驗收成果的試金石。

   匱乏年代竹器取代了許多木製家具,舉凡太師椅、遮椅、半倒椅、鼓架、桌蓋、八卦床、菜櫥子、六角桌、八仙桌、排樓都可用竹材製成。其他如:躺椅、床、椅轎、搖籃、椅頭子、農畜用簍籠等都是當年竹器的熱門產品,連當年民雄國校的第四棟教室的屋頂也是桂竹片覆蓋的呢!

   竹材來源大多來自梅山、竹崎、崛尺嶺、龍眼寮、大平、畚箕湖。這些地方的桂竹有性柔、不裂、耐久、防蛀的優點。選竹材重在成熟度及直順要求,當然粗細配合也不可輕忽。竹器大量生產時期,為了節省成本,改為上山議價包竹林,請工人砍伐,運回自用自銷。

   三十多年前,拜民雄盛產甘藷,番茄外銷別縣市之賜,開創了民雄竹器業的黃金時期,店內聘用八位師父,日夜趕工,吊籠一人一天做一擔,一個月用掉三台竹材,製成的農、畜用簍籠或家用器具,除了供應本地需求外,也銷售到鄰近縣市。回憶過往,江波師不免露出得意的神色。他說:「我一世人所做的搖苟仔,毋知搖出偌儕賢人咧!」

   過去台灣人的習俗,嫁妝一定有一張「竹椅頭仔」。「竹」鶴佬話音「德」,表示女兒賢德,女婿如竹正直。閒聊間正好有一位歐巴桑來取訂裝的竹椅頭仔,她說「江波師做的卡大張,卡勇,查某子一世人嫁一遍爾,卡貴一點啊嘛愛踮遮買。」面對直樸的歐巴桑,我想江波師一定不會忘記師父的遺訓:「做人樸實,艱苦,咱算工錢著愛算查某工!」

  如今竹器業已日漸沒落,多數師父也因長年勞、鬱,不敵肺、腎、痔等職業病的戕害而逐漸凋零。江波師以他早起運動,氣功調氣等養生之道,得以保持身心健康,他心中永遠懷抱著感恩和廣結善緣的信念,堅守崗位,期待搖出更多的賢人。


書名/鄉親憶往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發行人/賴政友
發行者/財團法人民雄文教基金會
出版者/財團法人民雄文教基金會
主編/黃金山
作者/何逢徽、李滄彬、黃金山、張萬居、陳文茂、湯正雄、賴義雄、劉清海(依筆畫排列)
封面繪圖/何逢徽・插圖/何逢徽、黃志能
美術設計/周俊男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