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傳

發布日期 : 2021-05-26

黃松溝/撰

1980年代,民雄街上提起「桶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談起桶伯的待人處世,皆豎起大拇指稱讚。「桶伯」本名郭是陳,父親陳天送,母親郭佳。他的父親幼年時,適逢時代動亂,在家族遷移過程中,不慎與家人、父母走散,生活無依無靠,遂入贅郭家。民國16年(西元1927年),桶伯出生,他的兩個兄弟均從父姓陳,只有他姓郭,為了提醒他不要忘本,遂取名郭是陳,意味著雖然姓郭,但身上流的是陳家的血。

原居住於牛稠山(山中村),台灣光復前曾受過日本教育,略具日語能力。光復後,就讀興中國小,畢業後在民雄農工擔任廚師工作,一手好廚藝深受師生喜愛。然而眼光獨到的他發現,民雄街上從事商業的人不多,做生意大有可為,便毅然決然投入這個領域。白手起家的他,剛開始並非一帆風順,甚至連怎麼招呼客人都不會,也不好意思向人兜售商品,一度感到挫折。但是不服輸的他,憑藉著過人的商業頭腦,經過不斷摸索、學習,調整策略,逐漸找到適合的經營方式,生意漸入佳境。他認為做生意要講究信用、做人實在、勤奮努力,而且更需有靈活的頭腦,隨時找到最佳的經營項目與方法,因此他做生意時,嘗試不同的項目,營業項目琳琅滿目。早期到東石批發鹹魚回民雄販售,接著賣蕃薯、蕃薯籤,生意漸上軌道。但隨著時代變遷,番薯生意逐漸沒落,他立即視市場、環境變遷,改變經營項目、方式,中年過後,觸角不斷擴展,包括買賣麻繩、稻穀商、囤積柳丁、土地公牌飼料經銷商、養鵝、養雞、養豬、養牛等,事業蒸蒸日上。桶伯待人處世真誠、幽默、不計較,因此人際關係良好,大家都樂意和他做生意、交朋友,也是他事業成功的因素之一。桶伯行有餘力,開始回饋鄉里,熱心助人,曾任農會代表、理事,消防隊義消顧問,對於地方公益,不遺餘力。

22歲時,與郭劉拋女士(北勢仔人,和泰碾米廠千金)結婚,伉儷情深,家庭幸福美滿。其妻具備傳統婦女美德,相夫教子,做桶伯最大的後盾,讓桶伯全力衝刺事業。桶伯教育子女恩威並重,特別要求孩子工作態度,對於所從事行業一定要下功夫深入瞭解,發揮專業精神,堅持到底,要做就要用心做到最好的。他認為全力以赴的態度,才是事業成功的不二法門。育有三子,在他的諄諄教導下均繼承父業,成功地從事畜牧相關行業。長子郭永權,開設嘉育畜牧場。次子郭永隆,開設桶伯畜牧場,蓄養豬隻的數量與品質,在民雄地區數一數二。三子郭永松,在山中村成立郭永松畜牧場,乳牛數量約三百隻,是民雄著名的牧場。

民國76年,桶伯心臟病發往生,得年60歲。其樂觀、開朗、勤奮、熱心公益的身影,留給後人無限的懷念。


書名:建國百年民雄人物誌-民雄鄉賢小傳二
指導單位:嘉義縣文化基金會、嘉義縣政府、民雄鄉公所
發行人:何經
發行者:民雄文教基金會
出版者:民雄文教基金會
主編:湯正雄
編撰委員:丁美月、林榮聰、林金燕、林郁芬、李滄彬、李采蓉、余國禎、黃松溝、劉英森、劉育志、陳啟佑、賴榮正、蔡依秀、魏嚴堅
初版:民國一〇〇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