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調也不是件這麼容易的事,它可能會讓你感到緊張、挫折。因為你必須跳脫出自己生活的舒適圈,去跟不同世界的人對話,去了解他們的生活,進而讓他們了解你,認識你。
課程:田野經驗分享(民雄學‧學民雄)
講者:洪育增(中正大學電傳所校友)
時間:2019年11月16日(週六)下午3-5時
地點:中正大學社科院227教室
◎簡報檔下載: 請按此
◎課程影像紀錄:請按此
◎課程影像紀錄:https://youtu.be/W7iMgpJWg30
論文背景
洪育增的畢業論文《校園廣播作為田野實踐的可能與反思:以中正大學鳳梨急行軍〈急行軍講東講西〉為例》,是以三興村為主題的第二篇論文,花了許多時間做在地的田野調查。論文背景是鳳梨急行軍社團於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間製播了26集廣播節目《急行軍講東講西》,在過程中如何逐漸發展出具有特色的田野調查方法,及如何利用學生團體的力量,扮演大學與地方之間的橋樑。
離開了,為什麼要花時間了解?今天主要分享論文中藉由成員們參與製播節目的經驗,歸納、總結出在田野調查過程中的方法與途徑,包含為何要做田野調查、該如何進入場域、如何與互動等。
為何要作田野調查?
一般學生的生活每天就是系館、宿舍與吃飯的地方三點一線,雖然中正大學的學生明明就生活在嘉義縣民雄鄉三興村這個地方,但卻和當地的居民過著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大學裡外的人完全沒有交集。或許有些學生都有這種想法:他們就只是三興村的過客,四年後就要離開了,為什麼要花時間了解?
但田野調查卻可以開拓我們生活的面向,讓生活除了夜衝、夜唱外,又多了另一種不同的選擇。然而,田調也不是件這麼容易的事,它可能會讓你感到緊張、挫折。因為你必須跳脫出自己生活的舒適圈,去跟不同世界的人對話,去了解他們的生活,進而讓他們了解你,認識你。這就是田調它的困難所在,因為別人並不知道你來這裡的動機是什麼,會有非常多的疑問,而田野調查之所以這麼迷人,就是因為它其實是一件既簡單又開心,但也包含著困難與緊張的事。
田調的功課有哪些
以鳳梨急行軍為例,除了有基礎的讀書會與電影欣賞等活動,在進村子田野調查前還會先畫地圖,並藉由畫地圖的過程去重新檢視對這個地方的認識。除此之外,也會去看一些跟要調查的主題相關的文獻與紀錄,並進行資料整理與盤點。最後,就是進一步地走進村子裡去做田野調查與訪談,可以去跟不同的人聊聊天,這是最直接蒐集資料的過程。
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做田野調查?
多數人會覺得,面善或是會聊天的人比較適合去作田調。
育增提到,一般的村民確實對於愛笑的學生會有好感,但那並不只是社交性的微笑,而是要真心相待,認真與村民互動,並對有興趣的話題表現出真誠之貌,進而拉近彼此的距離,說不定過沒多久,村民就會更願意跟你分享你有興趣的事物。
但害羞內向,又極易尷尬的人,難道就不適合去作田調嗎?洪育增的論文提到鳳梨急行軍社團裡有一個非常安靜、內向的的學妹,她會認真聽大家說話,可是通常反應不大。有一天,她要第一次一個人去村子裡找某個阿嬤問事情,結果她在附近晃了一整個下午,心中記掛但又忐忑不安不知如何靠近,最後並沒有完成任務,而這件事情,社團的夥伴們也是在很久以後才得知。育增表示,這個害羞內向的小學妹其實就是大家的縮影,只是大家表現出來的程度並不相同罷了。正如許多人要去訪問時,常常已經到了採訪地點,卻會不知道該如何踏出那一步一樣。
但育增也強調,不同特色的人,一定可以在田調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位置。正如那個安靜內向的小學妹,就是因為她太安靜了,所以反而會引起阿嬤們的關注,而她也很有一套自己的觀察方式,會在混亂的討論局面中,看出某個問題要問誰才會最恰當,後來她也幫社團整理出很多資料。
育增也跟大家分享,有時候她也會特別偽裝,穿那種看起來有點像睡衣的衣服,素淨著一張臉,就像小朋友剛睡醒要出去玩一樣地去做田調。因為有些村民可能剛從田裡忙完,全身很狼狽,所以要跟他形象差不多,聊起天來才不會讓對方有點彆扭。
總之,不管你是臉比較臭、不太會聊天、還是不太會笑都沒有關係,當我們進入田野的場域時,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只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已。但育增也提醒大家,務必謹記在你展現自己時,其實村民也正在觀察你。
田野調查三階段
第一階段 田野現場的現身
要怎認識村民,又或者是要怎麼被村民認識?這個現身的過程其實是個很有趣又巧妙的階段。但在認識與被認識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去想想看自己到底是誰,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與角度去介入村民的生活,再選擇一個輕鬆平凡又自然的方式,可能是跟著村民一起看八點檔、可能是跟著廟公一起喝茶等,讓對方有種「我們是一夥的」感覺,很自然地進入這個場域。
育增分享,她在找尋受訪對象時,會從常常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周遭開始,在附近一直徘徊觀察,並混入人群中,當別人好奇她在做什麼時,就坦白地說出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就可以找出比較適合的受訪對象。
第二階段 田野現場的相處狀況
一、他就是中正大學的學生——被給定身分該怎麼辦?
當我們進入田野現場時,該如何面對「他就是中正大學的學生,來做作業的啦!」這個被給定的身分?又該如何回應呢?
育增提到,在做調查的時候確實很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在田野現場待久了其實也會有點尷尬,或是其實並沒有這麼多問題可以問,這種時候就必須要先接受自己的身分。但如果今天真的是來做作業的,除了欣然接受這個身分外,最好的狀況是也要跟對方保持朋友的互動關係,雖然跟對方交朋友這件事真的不容易,但在想法上不要這麼的格格不入,畢竟你的生活跟他們的並不是全然的分開,而是部分重疊的,所以也不用因為自己的身分而感到抱歉,可一定要記得,「尊重」與「感謝」是在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事。
二、一次失敗不代表永遠失敗,可能是「共業」
育增談到,鳳梨急行軍社團有次因為想要調查三興村的舊地名,日文唱歌班的夥伴就推薦了一個比較中年的阿伯給他們認識,結果阿伯在介紹的過程中,總若有似無的透露出他想趕快結束、感到不耐煩,讓社團的成員有點震驚,擔心是否給阿伯造成很大的困擾。後來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認識後,阿伯才在一次唱歌班聚會中,說出他之前去學生劇組當演員,結果不但沒有便當吃,又拍到很晚,讓他覺得不被學生尊重的過往,隨後許多阿公阿嬤也說出了他們之前與學生相處不愉快的經驗,這也就是所謂的「共業」。
所以,當你進入田野現場,若對方初次與你接觸時不太有耐心、不是太友善,背後可能會有一些值得探究的原因,不要覺得太灰心就直接放棄了。
三、找到相處的節奏與模式
剛開始進入田調時,會緊張、不知所措都是正常的。育增說到,每次她去拜訪阿公阿嬤時,阿公阿嬤都會請她喝茶吃水果,吃完一盤還會再拿出一盤,茶喝完了就馬上幫你倒……,所以可以試著抓一下他們的節奏,像是如果阿伯的茶越倒越快,可能就表示他希望你趕快離開等,進而去找出你們之間相處的模式。
但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要開始進行一段訪談,這時該怎麼才做比較好?育增表示,這時候可以先跟對方說明一下來意,請對方先簡單介紹一下,再從中去找出問題,不管是大問題、小問題、專業或是不專業的問題都可以,主要就是要給對方回應,讓他知道你對某個主題是很有興趣的,最後再聚焦或是請他介紹其他相關領域的人給你認識。
四、守時問題
在與對方約訪時,該如何看待守時問題呢?一次,鳳梨急行軍中有個成員與阿伯約好時間要來拜訪,結果時間到了,阿伯並沒有出現,透過鄰居之口,該成員才得知阿伯早就出去玩了。後來再回想起這件事時,該成員表示,守時或許只是我們現代人自己約時間的狀況,對於我們需要做作業或要資料的對象來說,他的生活才是他的全部,我們應該要尊重他。
從上述例子來看,在田野調查的現場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狀況,但一定要有互動才會產生困惑,也才能進一步找出解決的方式。
第三階段 田野現場的反思 我當初做田調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關心在地?這些反思可能是在訪談的過程中會浮現的,或者是在做完報告後才會慢慢去思考的。在做田調或是訪談的過程中,我們與受訪者其實是一個默默關心跟保持聯繫的互動。雖然一開始的拜訪可能比較多是約好時間,刻意地去拜訪,但隨著時間移轉、情感的累積,慢慢地就會出現一些不是刻意的拜訪,可能就是剛好路過、剛好有空,就去聊聊天,問候一下。
育增談到,三興村日文唱歌班的阿公阿嬤們是她們的好朋友,每次社團要舉辦什麼活動、或是要進來村子走走時,都會先來跟唱歌班的夥伴們說一聲。對於學生們願意走入村子,他們每次都會給予滿多正能量的回應。
此外,她在田調的過程中,有認識一個跟她很投緣的阿嬤,或許是因為阿嬤一直把她當成是媳婦候選人,所以「你還單身嗎」是她們每次開起話題最重要的關鍵。今年六月離開民雄,到台北工作後,她與阿嬤依然還有用電話連繫著,偶爾會彼此關心、問候,這也是她當初意想不到的。所以一開始就以做朋友的心態跟村民、鄉民互動,這才是最好不過的。
田調歷程的四個步驟
一、抱著好玩的心情跟著熟人一起走/自己一個人走
二、要懂得靜靜的觀察,並適時的給予回應
三、慢慢切入重點,問到問題的核心
四、要把對方放在心上,下次有機會的時候再去拜訪他
田野筆記的重要性
最後,育增談到,每次去作調查的時候,不管有沒有問到問題,或是有沒有問到重點,當天睡前最好空下五到十分鐘,把田野調查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寫得很流水帳、或是很簡單的列點都沒有關係。當你田野調查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從這些紀錄中看出自己的成長,看出整個人態度轉變的歷程,發現認識朋友的過程是如何建立的,此外,也可以從中找出自己在田野過程中的定位或屬於你的田野風格。
影像剪輯、文字整理/吳紫瑀
課程影像紀錄